基本情况
姓名:周蒙
本科:潍坊医学院
考研院校:天津医科大学
初试成绩:西综英语78政治78总分
个人背景介绍
本人在年年底的考研初试中,考取总分分,西综分,英语78分,政治78分,一志愿为天津医科大学放射肿瘤学专硕,目前以初试复试双第一的成绩成功拟录取。本科就读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大学期间成绩只能算是中等稍偏上,仅获得过一次三等奖学金,距离“拔尖”始终有较大差距。所幸,英语一直以来还算是一门优势学科,四级分,两次六级,分别为分、分。关于科研,以我的平时成绩是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助研的,但本人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PBL课程,把握住了小小的机遇主动联系了当时负责我所在小组的教授,由此加入了实验室,有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实验室技能操作经验,阅读文献、撰写论文的经验,也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但是没有已发表的文章这种硬通货,以上这些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些经历而已,有多少含金量,自己心里清楚。所以大家如果没有科研经历,在复试也完全不用心里发虚,真正发表了有影响因子的文章的本科学生真的是凤毛麟角。
01初试经验
西综复习
首先建议大家制订大致计划:预估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分数,筛选十份比理想分数高20分左右的经验贴,从中精选出分享了较多备考细节者,这些精选出的帖子就构成了你的考研初试备考指南,理出他们的共有脉络与特有亮点,糅合成一份属于你的计划。在每一个你感到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进行的时刻、在你因为周围其他同学的进度或成绩感到摇摆焦虑的时候,拿出你的计划、回顾你精选的帖子能够帮助你迅速回到自己的轨道。
至于我,二月底开始着手准备考研事宜,三月份正式进入备考状态,备考西综使用到了九版教材、贺银成全套和医考帮小红书。总共进行了三轮复习,一轮复习顺序为生理、病理、内科、外科、生化,后面两轮就把病理往后放了,我的个人体会是病理比生化遗忘更严重,所以建议大家从一轮开始就将病理安排到内、外科之后。
在此之余,我想介绍给大家一个我比较推荐的副线复习法,即在完成当天制订的学习任务(主线)之余,回顾大约两周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副线)。扯这条副线的方式就是单纯地听进行主线复习时选择的视频课,让老师把已经黯淡的知识点一个一个重新点亮,时间我一般会放在两个时间点,一是完成了当天的全部计划之后,如果仍然有时间与精力继续学习就会掏出视频课复习,二是饭后,刚刚吃过饭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就会来扯这条副线。换句话说,我把这项任务当作放松,也并没有特别严格地去执行,但我认为效果是惊人的。
1、一轮复习(三月初-七月底)
由于当时疫情突起,只带了一本生理课本放假回家的我迅速把贺银成全套邮寄地址改到了家里,而且也跟同学一起拼单了医考帮小红书,这两份辅导材料都是我极力推荐的。一轮历时五个月,生理一个月、内外科共三个月、病理生化共一个月,期间由于期末考试备考停摆了十天左右,时间是非常充裕的,不用考虑赶进度这回事,应该考虑的是复习的范围与深度,毕竟后续复习是在一轮复习范围的基础之上精益求精的过程。所谓范围,我认为这一部分交给辅导机构的老师就好,以一位老师为主,最好再选一位老师作为补充;所谓深度,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尤其是生理、生化,是需要个人下功夫的。而你对这两者的准备是否到位,都可以在做历年真题的过程中得以检验。所以做真题一定是贯穿复习计划始终的,我个人是一轮用医考帮App,二轮医考帮小红书,三轮复盘小红书,最后冲刺阶段刷套题。
生理:由于是着手备考的第一门,尝试过多位老师、各种学习方式,但如果要我现在推荐,一定是推荐小亮老师、推荐看课本。复习流程一般是先听视频课,在课本上勾画涉及的知识点,然后通篇看课本,把知识点放到课本提供的语境之中更有助于理解,把每一个经过“苦苦思索终于弄明白”的知识点没有任何跳步地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这样后续复习就不用再花费同样的时间重新打通,之后去医考帮App做真题,利用好医考帮的优质评论,必要时可复制下来汇总到一起。生理有太多这样需要理解内化的知识点,想把生理的题目做对就必须先把知识点理解到位,一定要多理解多总结,如果个别知识点经过视频课、看课本、医考帮的真题评论区仍然感觉自己把握地不是特别到位,推荐大家试一下王强老师的精读教材课程作为补充。
内科:推荐小亮老师、个人认为贺银成的讲义就足够用。内科在西综中占比最大,单科就占到了99分,知识点更加的纷繁复杂一些,但是好在分系统分版块,但与此同时就要求大家做好鉴别诊断,将每一种疾病作为最小单位逐个击破,而把握住病例分析题的关键就在于将每种疾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点熟稔于心。一些大家公认比较难克服的知识点,如血液系统,小亮老师的口诀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口诀之余,就只有重复重复再重复;再比如循环系统的用药问题,当时看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在做题时始终无法做到得心应手,那大家可以在理解了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之后,拿出全部考查本知识点的真题,自己去总结归纳,如此相似的病例究竟是什么细节信息的更改导致了最终用药决策的不同,依然在发现规律之后及时的记录下来,为后续复习节省时间;另一个增加复习难度的板块在于发病机制,大家可以自行观察今年真题出题特点,大胆自行取舍。最后聊一下小亮老师的讲课风格,他喜欢在讲解新内容的同时带大家串旧知识点,个人认为这非常有利于大家的复习巩固,如果不能立即回想起相关内容,手边放一个便签本,简要记录下来,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即可。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天天师兄对于循环系统的讲解非常详实且有条理,可以作为补充。
外科:推荐徐琦老师、用课本复习,但没有从头到尾地通读过,采用的方法是B站一位学长(id:解不开的扣扣,总分,上岸湘雅)分享的方法,即听视频课,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用黑笔画出;做真题,利用医考帮的教材回归功能将知识点回归课本,用红笔标记并标注考查年份,将红笔内容记住,黑笔内容熟读。这个简单的复习方法让我在医考帮模拟以及最终估分时外科试题都只错三道,所以非常推荐大家尝试。绝大部分外科试题的特点就在于卡指征从而做出治疗决策,只要大家把握住这一条规律去复习外科,外科其实非常容易拿下。之所以推荐徐琦老师是因为他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的讲解、在每节课后都会思维导图的总结,我感觉非常受益。外科最最困扰大家的一点应该在于外科学总论,知识点琐碎且杂乱无章,一轮结束后的遗忘程度堪比病理,一轮还是建议大家按部就班地复习,后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常考点的分布自行取舍。
病理:推荐小亮老师,贺银成讲义即可。病理的特点在于历年考题重复率非常高,对于想考高分的同学来说是必须拿下的送分题,但由于大多为死记硬背的内容,容易遗忘,这种情况就建议大家利用好医考帮评论区口诀,有些口诀虽然看似荒诞,反而能记得更久,大家尽量不要排斥这种记忆方法。
生化:推荐天天师兄,推荐课本,采用复习外科时的湘雅学长推荐的方法。一直以来,大家对生化是否看课本都争议很大,但我是推荐课本的,首先我从来不推崇逐字逐句盲目地去看课本,而是借鉴学长的方法,重点是突出的;其次今年生化的考题让太多考生出考场后抱怨连连,但我在考场上是没有感受到生化带来的压力的。天天师兄的生化课其实也在常考点之外扩充很多,但不得不说,这是顺应出题趋势的。再就是建议大家自己动手画物质代谢的流程图,对于耗能产能、单向转化、代谢场所改变的步骤重点标注。
一轮结束后,大家很可能感觉自己学了很多、做了很多,但是真正把握住的很少,这是正常的,一轮的任务本就在于理解,记忆本就是二轮的任务,所以不用慌乱,有条不紊地开启二轮就好。
2、二轮复习(八月初-十月底)
复习顺序为生理、内科、外科、病理、生化,时间分配为生理15天,内科28天,外科20天,病理生化共25天。二轮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把基础知识点、常考点全部记住,保证这部分真题不会出错,难点可以再翻出视频课听讲解、进一步理解并做重点标注,要做到随便拎出来一种疾病,关于它的重要考点能说个七七八八;二是把握出题风格和近几年的出题规律,研究真题,一位给予过我非常大帮助的分学长当时给我的建议是把真题的每一个选项搞清楚,来自哪里,为什么它可以作为干扰选项,题干中的哪些信息决定了这个选项是正确答案,这个时候医考帮小红书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简单到扫一眼就能出答案的题目不必这样反复咀嚼,一些病例分析题的干扰选项根据题干信息并不能完全排除,只是题干信息对于正确选项的指向性更大。
这个阶段小亮老师会出病例分析课,我个人试听几节,几乎都是一轮强化课强调过的内容,就没有再听了。同时,这期间需要填报志愿,可以参加一下机构的模拟检验一下自身实力,我只参加过医考帮二模,西综分供大家参考。由于填报志愿和模拟考试,大家的心态很容易波动,尽可能自我疏导,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学长学姐、朋友、家人的鼓励在自己安付不了的情况下是必要的,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高效的复习。其次如果模拟不太理想,也不要过于气馁,一定要坚信自己前期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我身边就有同学医考帮模拟不到分,最终西综成绩,且不说这些机构的试题预测能力非常有限,总共备考十个月,还有两个月呢,五分之一的时间,乾坤未定,你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3、三轮复习(十一月-十二月初)
这个阶段已经有很多同学开始刷真题了,我当时犹豫再三,还是觉得再从头过一遍书心里更踏实,所以开启了三轮复习。这个阶段一定不是每个知识点均匀发力,而在于“找”,找到你掌握尚不牢靠的知识漏洞,将它们逐条列在本子上,回到复习材料复习,第二天一早到教室看着昨天的知识漏洞大纲要能复述出对应的内容,最终形成的知识条目就是你接下来两个月的重点突破对象,这一阶段对于真题,是把二轮小红书的重点题和错题又过了一遍,所有的偏题、怪题以及争议题都是弃掉不要的。
这里重点给大家推荐一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