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牌推广第二季传承二ldq

时间:2021/6/15 16:45:47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传承

医院中医科系列介绍

海派中医守护幼儿:

“董氏儿科”彰显仁术仁心

提起宝宝,各位宝妈、宝爸们总有一箩筐的烦恼,有的烦恼孩子太能吃,结果成了“米其林宝宝”;还有的烦恼孩子不愿吃,结果骨瘦如柴。

二十年前,在小编小时候便有这样的烦恼,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父母去找了倪菊秀医师,只见她用针在手指上一扎,药方一开,几次过后,果然治好了。

当年络绎不绝的患儿已经长大成人,不少也成了新一代宝妈、宝爸,而在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阶段里,面对如何不让孩子输在了成长的起跑线上这个问题,令他们无所适从。

这时候,这些新手爸爸妈妈们便会想起自己父母曾经和他们说的有关董氏儿科的神奇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医院的瑰宝——董氏儿科,看看究竟有多神奇。

海派中医,历史渊源

“董氏儿科”,起源于浙江鄞州区姜山镇的董家跳村,历史渊源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

尤其是其第四代传人董廷瑶教授,不仅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更是被誉为中医儿科之泰斗,是董氏儿科的真正奠基人,创立了一整套中医儿科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并通过其传人和学生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医儿科作出了巨大贡献。

董廷瑶根据“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思想,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并结合丰富的理论根底,总结并制定出临床“证治九诀”,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用药精细,创立六字要诀“轻、巧、简、活、廉、效”,贵在轻灵、和平,千万不能伤到胃气。

时逢抗日战争,甬城迭遭日寇轰炸,宁波势必沦陷,董廷瑶携眷逃难上海,原本打算等战事平息就回到故乡,没想到在上海开诊以后,求医者众多,就一直在上海行医直到终寿。

他与我院的渊源也就此而始,于年进入我院工作,在院工作20余年间救治危重病儿无数,悉心治疗了无数患儿,悬壶上海,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

年冬天,上海麻疹大流行,总发病人数达50余万,死亡率一度高达10%。当时有不少麻疹患儿明明好转了,却突然加重,甚至死亡。

董廷瑶发现,这些患儿往往只在身上有红点,脸上却发白发青,和普通患儿满脸通红的情况大不相同。他认为,这是气血阻滞、疹毒无法外泄导致的,要想治愈,一定要使疹毒“透出来”。董廷瑶采用中医经方中的解毒活血汤,加味后给这类麻疹患儿服用,痧毒散发,效果非常好。

由于药少人多,董廷瑶让人用大水缸熬药,然后装在小瓶里分发给患儿。此后,患儿的死亡率快速下降,麻疹危机就此度过。这就是“大缸分药,灭一城麻疹”的故事。

董廷瑶医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创办了中医带徒班,编写教材,按照院校课程设置安排教学,共举办了5届学习班,培养中医药人才余人,这些人里很多成为各单位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技术骨干,其中包括了现任董氏儿科主任倪菊秀。

仁心仁术,坚守传承

董廷瑶教授在我院工作后,到六十年代末一直任我院中医科主任,我院倪菊秀医生即被组织安排跟随董老学习,自此开启了倪菊秀医生和董老40余年的师徒关系。

倪医生白天跟随董老临床抄方侍诊,在董老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夜晚挑灯温习一天的功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作临诊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病案总结,每一篇都必须由董老批改,直至满意。

倪菊秀跟随董廷瑶学习

董氏儿科收徒仪式,倪菊秀发言

很快倪医生掌握了中医儿科基本理论知识;并经常跟随董老院内外会诊,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倪医生一边学习,一边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董氏儿科的诊治特色。

在董廷瑶被调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工作后,倪菊秀便独立主持科室工作。

“董氏儿科”作为广大患儿的福音,倪菊秀医生在自己简介卡工作原则处清晰的写着“仁心仁术,一切为了孩子”,也曾留有“寒性是哮喘患儿的敌人”、“若要小儿安,须有三分饥和寒”等一些医话心得,在诊疗过程中,对每一位患儿轻声细语、和蔼可亲。

董氏儿科发展至今,在继承了董廷瑶的精湛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的倪菊秀医师的带领下,结合时代的变化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特色。

传统三棱针

为了适应“一人一针,避免交叉感染”的要求,更是将传统的三棱针改为更符合卫生要求的一次性采血针。

若孩子有以下疾病

可来我院董氏儿科

疳积(俗称奶痨),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倪菊秀医师根据小儿厌食症与小儿疳积发病规律上的相似之处,用治疗疳积的针刺四缝穴疗法来治疗厌食症,疗效显著,享誉盛名,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在上海市乃至周边省市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此外,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及穴位诊疗、冬病夏治的敷贴疗法和冬令的调理膏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内外兼治疗法;小儿发热、小儿急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小儿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以及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等,更是有较高的疗效。

再跟随小编来看两例董氏儿科典型病例吧

案1黄某,女,5岁

初诊患儿因纳谷欠佳3年就诊。患儿自幼纳谷欠佳,对食物无兴趣。零食不多,浅尝辄止,不吃牛奶,大便通,夜眠尚安,汗不多,形体消瘦不达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胃气虚。治拟健脾消食和胃,处方:

炒党参6g,焦白术9g,白茯苓9g,甘草5g,陈皮5g,佛手9g,炒山楂9g,炒谷芽9g,炒麦芽9g,鸡内金9g,五谷虫9g,厚朴5g。

7剂。

外治:针刺四缝穴位。

二诊时患儿纳谷稍增,后调理2个月而愈,体重已增至正常。

案2邱某,男,2岁3个月

初诊患儿发热3周,断续不愈,体温波动于38.6~39.7℃。舌质红,苔黄腻,咽喉红肿,夜眠不安,但四肢欠温,纳谷欠佳,便下干结,脉弦细数。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偏高。证属风邪不化,湿滞不清。治拟清热化湿利咽。处方:

金银花9g,连翘9g,柴胡9g,生石膏15g,知母6g,生甘草5g,射干9g,黄岑6g,大青叶9g,川厚朴3g,藿香9g,佩兰9g,芦根15g。

3剂。

二诊药后热度已退,便通眠安,纳少,时有咳嗽,舌质仍红,苔薄腻。治依前法加减。处方:

川厚朴3g,青皮3g,陈皮3g,黄岑6g,柴胡6g,青蒿9g,茯苓9g,紫菀6g,杏仁9g,生甘草3g,佩兰9g,炒谷芽9g,炒麦芽9g。

5剂而愈。

(案例仅供参考,疾病因人而异)

代代传承,不断前行

古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中医儿科的代表流派,董氏儿科三根手指的搭脉技艺代代相传,惠及无数病患。

“董氏儿科”作为上海市患儿的福音,始终秉持董廷瑶医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以仁为本,以义为衡,总结前人留下的理论、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完善和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变迁及疾病谱的变化,结合具体病例去分析和把握病情,运用前辈的辨证论治思路,查找发病的机理,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疗路径,做出正确的诊断。

董氏儿科流派传承学术研讨会

目前我院董氏儿科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并于年入选为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确认的上海十三大海派中医流派之一,同时被确立为董氏儿科传承分基地。

年倪菊秀主任当选为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同年成立了“倪菊秀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

科室先后主持区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持的区级项目“小儿疳症的临床研究”荣获静安区第六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市级项目“董氏针药对小儿厌食症的作用研究”荣获上海市第八届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参与的市级项目“挥发油类纳米中药制备的关键技术及药效研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的市级项目“敷贴类纳米中药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发”被确认为上海市科技成果。累积获得的科研经费余万元,其中专科建设经费50余万元,购置治疗设备30余万元。

上海市医院董氏儿科传承团队

科室承担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毕业实习带教工作,医院、云南曲靖妇幼保健院、安徽桐城市双港中心卫生院、上海市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进修生的教学工作,并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单位,带教3名传承人。

在未来,董氏儿科将大力引进针推专业人员,利用针灸、推拿技术来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以及儿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进一步拓展董氏儿科的治疗范围。

每医院进修学习来提高诊疗水平,并开设专科门诊。

医院董氏儿科门诊信息

医师姓名

挂号

时间

倪菊秀

专家门诊

周一、三上午

周五下午

倪菊秀,女,副主任医师,现任本院董氏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师承董廷瑶教授,现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上海市静安区第六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医师提名奖,两次被评为静安区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荣获陈香梅妇女基金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治疗:运用纯中医、中西结合等方法治疗:1.小儿泄泻(急慢性腹泻、消化不良)。2.小儿厌食症、疳积病。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4.小儿发热。5.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

名家介绍

我院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2):

董廷瑶,男,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同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传染病工作会议,他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出席并在会上交流抢救麻疹逆症的成果,颇得与会同道的重视。

诊治小儿热病,痧、疳、惊、痫以及腹泻、哮喘等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尤其对各种疑难杂症,精于辨证论治,选用验方、内服外治相配合,皆有显效。

主要学术论点可概括为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度。九点环环相扣,在临床初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董氏强调明理,认为医者务必掌握生理病理、脉舌之理、方药之理等整套医理,明理方能识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中医的诊治规律,为诊治疑难病症提供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四诊,从外到内,见证推理,以常衡度,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选方配伍,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每获良效。又书"小儿用药六字诀","轻"居首位,提出幼儿芽嫩弱质,脏气清灵,随拔随转,药石治病,用量宜轻,中病即止,毋犯胃气,贵在清灵平和,故其处方轻灵,又每获奇效。最后指出疾病之发生发展有常有变,小儿阴阳两稚,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传变多端,病变则法也当随之变。尝云:用古法治今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谓"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谆谆教诲后辈,必须熟读经书,揣摩医理,临证细审详察,掌握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见微知著,方不致误人儿矣;反之,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他创造的理气活血通络法治愈的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可免小孩受手术之苦。有关这种治疗的论文于年在《新医药学》杂志上发表后,又转载在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出版的《中医临床讲座》上,被日本医家充分重视和引用。他对小儿厌食症辨证分型研制出系列验方内服,结合针刺穴位外治等,疗效显著,颇具特色,在同道中享有盛誉。对婴儿吐乳症,他运用其独特手法治疗,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远期疗效巩固,并经动物实验证实手法的机理,获技研成果奖。

著有《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专著两本,前者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后者获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历任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中华全国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历上海市届中医研究班主任,以及静安区第三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等职。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农工民主党市委顾问委员。年市卫生局拍摄录像片《儿科泰斗》,以志业绩。

从事中医工作8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文参考《海派中医董氏儿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霞芳、倪菊秀、董幼祺主编)

敬请期待:

医院品牌推广第二季《传承》(三):药香氤氲

馨香馥郁的中医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110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