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215/4770345.html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呼吸道疾病来袭。宝宝很容易上火发烧感冒。现在很多家长已慢慢接受“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用药原则,并逐渐提高不给孩子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的意识。但如果宝宝病情严重,输液也是在所难免,为了宝宝能快速康复、再展欢颜,现在由儿科医务人员给大家讲讲有关小儿输液的一些注意事项吧。
一、可能需要输液的几种情况:
1.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
当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咽炎、肺炎、阑尾炎、猩红热等情况,家长需要做好给宝宝输液的准备。这不单单为了给宝宝退烧,主要是针对病原和症状用药。
2.严重的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严重的情况通常全身奇痒无比,着实让人难以忍受。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输液来帮助宝宝缓解症状。
3.严重腹泻呕吐
宝宝上吐下泻可能是急性肠胃炎的症状,腹泻和呕吐严重的情况下,除了要尽快化验大便确定病毒种类之外,还需要通过输液来避免脱水的现象。
4.哮喘反复
哮喘发作的时候常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的症状,情况都很紧急。如果不及时输液,很可能会出现窒息的危险。这时,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可缓解症状。
5.紧急抢救
如果孩子处于昏迷,或者病情比较严重到无法服药的时候,医生会在第一时间给宝宝打针输液,因为这是用药和输入营养的最佳方法。
二、输液过程中配合事项:
1、输液过程中,不要让患儿离开儿科病区,离开护士的视线。输液时,患儿不可到其他病区走动,更不可将患儿抱回家,以免受到污染引起输液反应,或发生其他意外而得不到及时治疗。
2、家长和患儿不可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有些性急的家长为赶时间,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这是应该避免的行为。输液的速度应由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和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调整,因为过快会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引起心衰、肺水肿,或者局部不适;过慢会延误治疗,使药效降低。比如常输药物葡萄糖酸钙,输注过快会发生心率改变,若渗出血管则可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甚至造成皮肤坏死。
3、宝宝输液时,需要家长在旁看护,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比如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局部是否肿胀,输液管有无反折被压等。全身情况要看有无面色苍白或潮红,有无寒战,有无表情发呆、双目凝视、呼吸急促或过缓,有无发热等。如有异常表现,家长应及时向医生、护士反映,以便给予相应处理。
4、避免拔出输液针头。小儿输液时拔出针头常常由于照看疏忽,触碰或是牵拉针柄造成的,所以在患儿输液时应注意:哺乳或搂抱时,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免家长的身体碰到针头,不要用任何物品触及针柄处;患儿哭闹时,家长可用手固定输液管,防止摆动时牵拉到针柄而引起渗漏。夏季患儿易出汗,家长要注意胶布粘贴的牢固性。万一渗漏,应先将开关关闭再叫护士。
三、小儿输液结束后需要注意的几点:
1、拔针后家属应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3到5分钟,至针眼局部无渗血为止,切忌来回揉搓。如局部肿胀起包一般会自行消失,亦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用新鲜的马铃薯切片(厚度约1毫米)敷局部。输医院,尤其本治疗期首次用药,输液结束后必须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2、患儿回到家中多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3、嘱咐患儿多饮水,应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宜消化的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寒凉的食物。
4、出汗多时及时为患儿更换衣裤及床单等,注意保暖,严禁使用热水袋,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5、输入头孢类药物,患儿半个月内禁止饮用酒类饮料。避免不良气味刺激,不吸食“二手烟”。
6、若患儿体温未超过38.5°C时,宜使用物理降温。
(1)头部冷敷:头部冷敷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2)温水擦浴: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足底、男孩生殖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体温超过38.5°C时可使用药物降温,服用退烧药并请家属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一天口服退烧药不可超过四次。
7、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症状时,家属要帮助患儿正确的叩背,以促进痰液的排除。亦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叩背:家属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至下而上,有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的叩击。)
缓解液体过凉小妙招
到医院输液时最好多穿一些衣服,输液的时候可以用热水暖一下手,这样就不会感觉这么冷了。有条件的最好自带一个热宝,在输液的同时经常搓胳膊可加快液体循环。但最好不要使用矿泉水瓶装热水来取暖,避免烫伤孩子。如果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发冷情况,要考虑是输液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许多药物的疗效、稳定性及过敏与否都与药物的温度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过敏情况,药物加热后会使原有的药物成分发生变化,一旦分解后的产物造成过敏,后果很严重。特别是输青霉素之类的抗菌素,加温到37℃以上时,就会产生大量过敏。
最后,儿科医生温馨提醒大家:
第一,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重视孩子个人卫生,外出回来后注意清洁手、鼻、口;
第二,食品要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消毒,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食物;
第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第四,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第五,倘若发现孩子有咳嗽、呕吐、腹泻、发烧、精神萎靡等较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儿科供稿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