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由于给孩子喂饭这件事
纠结不已,暴躁不已,神伤不已
为什么同样是养娃
别人家孩子吃饭吃得又好又香?
自己家的孩子食物来了不张嘴,把头扭开,用手挡开。
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候只吃几口就不吃了。
越来越挑食,很多东西不肯吃。
吃饭也坐不住了,要下餐椅,要玩玩具,得寸进尺,要求越来越多……
所以,每到饭点
就很想问天问大地
在吃饭这件事儿上
自家娃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饭渣」
心情真的好复杂......
那么,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别着急,医院儿科有妙招~
首先我们要了解
什么是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的概念:
厌食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牌胃运化受纳功能失调。本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生,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可使症状加重。
厌食一症,古代无专门论述,但医籍中提到的“恶食”、“不思饮食”、“不嗜食”颇似本病。
小儿厌食中医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多病久病及先天不足,其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健。
①喂养不当:为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饮食失节,调护失当引起。如有些家长缺乏育婴喂养知识,片面强调给予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损伤脾胃之气,运化失健,导致不思饮食,甚至拒食。
②病后失调,元气大伤:为小儿厌食的常见病因,尤其温热病后,津液耗伤,脾胃气阴受损,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恶进食。
③先天不足:是部分婴儿厌食的原因,胎禀怯弱,元气不足,五脏皆虚,脾胃尤显薄弱,出生之初便不欲吮乳,若后天护养失宜,则食欲难以增进。
此外,小儿因家长强迫进食,或来到陌生的地方,影响情绪,情志抑郁,肝气不畅,疏泄失常,影响消化,也能引起厌食。
那么,小儿厌食
试试中医外治法
↓↓↓
小儿厌食试试中医外治法:小儿厌食在临床十分常见,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以1-6岁的儿童多见。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是造成孩子厌食主要原因。
小儿厌食必然厌药,因此运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较易被宝宝和家长接受,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遵循的是“脾胃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
那么,有哪些外治疗法呢?
请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适应症较广,用于少食厌食、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咽炎等,也用于小儿保健与预防。
①推拿腹部:让患儿仰卧或俯卧于床,用单侧或双侧手掌根,由上而下推揉患儿腹部之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等穴,连续30-50次,可达消积导滞,调畅气机,除烦安神的作用。
②捏脊:从尾椎到大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捏3遍,然后提捏3遍,以听到响声为最佳效果,宜每日1次,捏脊疗法对厌食的各型患儿都非常适用。
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积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有独特疗效。
当然,除了以上外治疗法
还有针灸、耳穴贴压、刺针等中医外治疗法
均能刺激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
直接或间接增强患儿胃肠蠕动
起到助运脾胃的作用
如果宝妈、宝爸们想要体验中医外治疗法
医院儿科门诊竭诚为您服务
↓↓↓
中医儿科门诊主治医生邓曲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儿科相关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攻中西医结合诊疗儿童常见内科及儿童康复科疾病。
主要擅长病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消化系统(如婴幼儿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皮肤科(如婴幼儿湿疹、急性荨麻疹等)、神经内科(如脑瘫、语言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童年孤独症等)、小儿肌性斜颈等。
专业特长:小儿推拿、针灸(包括儿童头针)、皮内针、穴位贴敷、小针刀等中医外治疗法。
除了小儿消化道类疾病
各位宝妈宝爸们最关心的是
咱们中医儿科还能治哪些病?
诊疗范围:中医儿科门诊主要针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中医诊疗,如小儿感冒发热、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神经疾病等,并开展小儿穴位贴敷(含三伏贴、三九贴)、小儿推拿、针灸、小儿药浴、鼻炎香囊耳穴钦针等儿童保健、疾病诊治项目。
概况:医院儿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具有浓厚中医色彩的特色专科,为各地病友朋友们提供值得信任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学科有特色、有优势的治法。结合本地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生活习俗、小儿生理特点。尽量的扩大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始终坚持以传承发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精髓的理念。打造特色中医儿科科室。
专业的诊疗体系
将为宝宝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想要了解更多儿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