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儿科系英文班,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食物过敏」应该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
吃了小麦,起了疹子。人们会说,这是「小麦过敏」。喝牛奶拉肚子了。人们会说,这是「牛奶过敏」。吃了海鲜出现呕吐。人们会说,这是「海鲜过敏」。……总而言之,一切对食物的反应都会被人称之为「过敏」。
然而,绝大多数由食物造成的不良反应都不是「过敏」。事实上,大部分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属于「食物不耐受」。
那么什么是食物不良反应?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又有什么区别呢?
食物不良反应
食物不良反应指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临床异常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及食物中毒。前两者合称为食物的非毒性反应。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免疫反应,症状累及皮肤、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为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机体本身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机体对食物内含成分的易感性增高,它与食物过敏相似,也可累及以上系统出现症状。
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类似,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我国0-2岁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5.6-7.3%,最常见过敏源为鸡蛋,其次是牛奶、虾、鱼。
虽然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但却可能增加儿童后期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食物过敏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阻断过敏进程,可通过皮肤点刺实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寻找过敏源后并进行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食物不耐受诊断,更侧重于病史及饮食史的采集,可能继发于某些疾病,如乳糖耐受等,对化学成分的不耐受可以有剂量依赖性,两者的诊治均需要用饮食回避等治疗,因其均可影响正常消化吸收并可能引起机体不良反应。
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提问,想加入河马儿科妈妈群的家长可以留下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