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本来就不强,这就使得如今的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药物治疗,尤其是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发育的不完善,药物在儿童体内呈现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相比存在较大不同,所以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更为敏感。抗菌药物的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远远大于成人。
但是,由于现代药物研究中的临床研究数据有限,对于儿童药物治疗普遍地缺乏临床数据又让他们极易成为药物的受害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历史中,儿童因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例子不计其数。
儿童滥用抗菌药物的后果都有哪些呢?
加重儿童肝肾代谢负担
大部分抗菌药物都是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在其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而儿童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会给儿童的肝肾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
造成二重感染同时,滥用抗菌药物还有可能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是指人首先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其它致病菌,如真菌感染,例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曲菌感染等。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菌药物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甚至出现超级细菌,造成绝大部分抗菌药物失去治疗效果。
过早用抗菌药物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菌药物,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那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年3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增加他们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滥用不止是指过度使用,不规范用、剂量或疗程不合理一样是滥用。
那怎样才能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只要能避开这些抗菌药物使用的常规错误,滥用抗菌药物就离你很远了。
错误一:生病了就用抗菌药物
1儿科疾病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最常见,例如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有些疾病通常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对细菌等导致的感染有效,对病毒导致的感染起不到作用。
在儿科门急诊中,因感冒就诊的患儿家长,要求医生使用头孢、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为数还不少,有的强烈要求输液治疗。引起感冒发烧的病原微生物大多为病毒,属于自愈性疾病,用抗菌药物无法对抗病毒。只有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能需要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也是病毒感染,当儿童发生腹泻时,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没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和谐,加重腹泻。
错误二:擅自调整剂量、更改疗程
2当明确是细菌感染时,应用抗菌药物时有的家长见好就收,吃了一、两天就不吃了,或者自行减半服用,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在服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上,家长要严格按时用药。抗菌药物有一天一次、6小时1次、8小时1次或12小时1次的,这是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生效的速度不同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更改。一旦使用抗菌药物,就应该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断续或减量使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反复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说明书中已标注了儿童应用的给药方案,根据儿童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给药剂量,这是根据大量临床数据给孩子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家长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小剂量。增加剂量副作用会增大;减小剂量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不仅达不到抗感染的效果,而且也更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有的抗菌药物没有标注儿童用药剂量的,也不能简单地换算为成人剂量的一半。可仔细询问医师或药师,严格遵守医嘱来应用抗菌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随意停药。
错误三: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3之前就见过这样一位家长,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吃了两天阿莫西林,觉得不见效停了,换了头孢吃了两天,还是觉得不见效,最后听别人说有可能是支原体,把头孢停了又换成了阿奇霉素。
抗菌药物治疗疾病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能指望应用抗菌药物后马上药到病除,短期换药,频繁换药,都对疾病治疗不利,不仅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还很容易造成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如果抗感染效果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用药频次是否适合。
错误四: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快
4有的家长认为,最好同时多用几种抗菌药物,可以更全面的消灭细菌,效果更快。其实,临床上如果没有明确的治疗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如果几种抗菌谱相近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针对性的选择导致疾病的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不要自行增加药物种类。
同时,并不是越贵、越高级的药就是效果越好的,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而且根据患儿的症状及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总之,用一种抗菌药物能治疗疾病的就不要用两种,能用普通抗菌药物就不要用药效特别强的抗菌药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错误五:凭经验用药5有些家长会对孩子使用过的、见效快的药物充满好感。当孩子下次生病的时候,这些药物也常常会成为这些家长的首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孩子接触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每次生病感染的病原体不一定相同,以前用着有效的药物,现在不一定就有效。医院进行诊治,由医生来判断需要用哪种药物。家长随意给孩子使用抗菌药物不仅难以对症下药,还会增加抗菌药物耐药的机会。
儿童禁用和慎用的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有较强的耳毒性、肾毒性,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耳聋、肾功能损伤。
喹诺酮类:对儿童软骨发育有潜在损害,说明书示:18岁以下儿童禁用。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可引起牙齿永久性变色,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并抑制骨骼的发育生长,不推荐8岁以下儿童应用。
★广大家长们应知道如何正确识别、慎重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用药原则,不能无原则满足家长要求。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公众普及正确的用药常识,尤其是合理、正确的选择、使用非处方药等家庭用药,避免过分依赖抗菌药物、静脉用药、联合用药等不合理治疗主张。药品生产企业要重视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开发适合儿童的剂型、品种,共同推进国家关于儿童用药的法规政策、指南的落实,提高儿童安全用药水平和能力。
有疑问或想要了解更多药品信息的读者,欢迎给我们留言~
临床药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