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面对面宝宝老要喂饭偏食怎么办

章依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擅长:儿童认知、语言和行为的评估及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儿童发育迟缓、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发音异常、孤独症、多动症和抽动症的诊治。主要观点:喂饭好不好?偏食怎么办?到了该自己吃的年龄不会自己吃或者不愿意自己吃,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章依文主任的经验分享,也可以给小布留言您家宝宝存在的问题噢!宝宝吃饭的误区

章依文:误区一:一边看iPad或者电视一边吃饭,在孩子一门心思看iPad时,家长在旁边“趁其不意”塞进去。作为家长,必须知道:不是孩子每一顿都要吃到家长期望的量,孩子需要意识到吃多少,是他(她)自己必须承担的结果。

误区二:因为孩子贪玩不想吃了,餐后饿了再补充。这样会助长宝宝饮食时贪玩、不珍惜食物或者随意不想吃的坏习惯。

可能孩子真的很贪玩,但是家长哄着喂饭会让孩子更加贪玩,觉得边吃边玩比自己吃更享受。

而且,边玩边吃饭,边看视频边吃饭,会让消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液分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就会打折扣。

误区三:用打骂的方式强迫孩子吃饭。孩子就会觉得吃饭不是一个愉快的享受。家长在饭桌上的训斥,会加深亲子的矛盾和逆反心理。

希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吃饭过程中出现的洒落、弄脏不要太计较,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吃饭之后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还不如喂饭好,省一点时间,这其实就剥夺了他(她)的权力。

宝宝吃多少算够?

章依文:母乳喂养的话,6个月以内完全按需哺乳;6个月以后,如果人工喂养,我们建议奶量大约达到~ml。

到4-6个月,如果体重达到7公斤左右,奶量达到一天ml左右,婴儿头部能够比较好的固定,就可以喂辅食。辅食在奶量保证的前提下,根据年龄先给一次,再给两次,不过一岁之内还是以奶为主。

到了1岁以后,一般奶量是要保证ml左右,然后是三餐的主食。三餐的标准因人而异,总体而言粮食类相对最多,蔬菜水果类其次,动物类荤菜相对再少一点。

另外吃得够不够不仅看一定的标准,还有个体活动量的差异,疾病的消耗等。一方面你吃到医生推荐的量,这能保证绝大部分的营养需要。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个体,还是不够或者不适合,所以我们除了看量,还要监测宝宝的生长。

2岁幼儿就能自己吃饭

章依文:有些孩子或许长得不错,但是饮食行为的确有蛮大的问题,到了该自己吃的年龄不会自己吃或者不愿意自己吃,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舍得给孩子自己吃,觉得孩子自己吃不好、吃不多,吃得太慢或者弄得一塌糊涂等。

自主决定其实孩子在两三个月的时候就会了,两三个月就有饱胀的感觉,但是家长比较容易忽略这个感觉。

大部分家长只想着要把孩子喂饱,例如上一顿ml,每顿都要ml。其实餐次需要根据孩子的节律、情绪、活动量等因素,每餐之间的量可以有一定的差别,甚至可以差到40%。

这一餐多吃一点,下一餐少吃一点很正常,甚至孩子吃了感觉更满足,更舒服。每天的量也可以有10%的差异。

不是到了幼儿园才可以自主进食,到了2岁就可以自己吃饭了。一岁左右就可以培养幼儿手的精细运动,例如抓握能力等。有些东西可以用手抓着吃,不一定完全用餐具来吃,不断培养孩子自己进食的能力、对食物的兴趣以及独立完成进食的过程。

怎样培养孩子吃饭好习惯?

章依文:首先从6个月开始,就可以固定就餐区域。不允许出了这个区域乱跑、家长在后面追。让孩子知道——需要坐在这个位置上吃,你要喂我,什么时候结束我可以离开。

其次,一顿饭吃多少让孩子来决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这个年龄该吃的食物,但是这一餐吃多少,孩子可以自己来决定。

具体来说,你给孩子做的一顿饭他全部吃完了,说明吃得下;但是如果他吃了三分之二,很多家长做的决定就是要喂完,但是我们觉得如果尊重孩子就应该留下。不过家长可以跟孩子确认:你还要吃吗?真不要吃我就收走了,如果他说真不要吃,就不吃了。

第三,固定时间给予食物。接下来的过程,也需要家长观察——你不要吃了,是可以的,我等到下一餐点心或者饭菜的时候再给你吃;如果你说不要吃,一会儿饿了再吃点东西是不允许的。

要让孩子体会到——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你自己决定了又反悔了不可以,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一餐饭你没有珍惜不吃,我只能到下一餐才可以给你。

好的吃饭习惯意义重大

章依文:孩子自主把饭菜送到嘴巴完成进食过程,这是很精细的运动,在进食过程当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建议,示范动作让他(她)去学习。

如果家长觉得这个能力不需要锻炼,相反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练穿珠、运动早教等,其实是舍本逐末。

每天自主吃饭这样的锻炼不仅锻炼各种器官的协同运动,激发对于食物以及生活其他方面的兴趣,还能够享受身体对某种食物的满足感。

第二,吃饭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很多家长觉得,亲子活动就是陪孩子玩,其实吃饭也是一个很愉悦的时段,吃饭过程当中可以适当谈论饭桌上的东西,吃的感受,是非常好的互动、交流。

很多家长大部分怀着很爱的心情给孩子一些压力。成人坐下来吃吃聊聊是很轻松愉快的,跟孩子一起吃饭也应该是这样的轻松氛围。

生病时候怎样就餐?

章依文:大部分孩子在生病期间食欲会受到影响,不肯吃或者不肯吃原来的东西。

一方面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比如需要饮食清淡、什么东西不能吃等;第二也要遵从孩子的感受,真吃不下就不要勉强。

家长会非常担心,就怕孩子吃不饱,例如今天的量吃得少那么多,会营养不够,身体不行。其实在生病期间,应该让胃肠道休息,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好处的,疾病期间硬要吃到原来的量,反而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生病一次会“学坏一次”——原来生病就可以不用吃原来的蔬菜,可以多喝奶等等,觉得平时也可以这样。

这是孩子认知的局限,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只是生病这几天才会如此,不能让他(她)认为,只要哭就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

对于2~3岁的孩子,家长的告知往往不大起效,他(她)听得似懂非懂,更需要的是家长坚定地执行。如果家长言行不一致,给孩子的印象就是,只要闹一闹就可以得到满足,习惯就很难改正了。

怎样纠正偏食?

章依文:对于偏食的纠正最早应该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开始——建立孩子对食谱更多的接触,他(她)接触之后有这种感受和经历,今后吃各种食物会更容易。

4-6个月添加辅食,根据年龄逐渐添加不同食物。接触之后,他(她)就觉得这个东西我可以吃也可以接受,孩子可能暂时出现拒绝、不吃、恶心、吐出来,这是因为接受一个新东西都需要过程,早期的拒绝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们建议添加新的食物,至少要给孩子5次、10次的机会,不要认为他吃了一两次不吃就真不吃了,如果你真这么认为,放弃了,孩子今后就真不习惯吃这个东西。尤其对一些适应性比较差的,适应的时间要更长一点。

不过有一些孩子特别不愿意吃,吃了有烦燥、难受或者其他的消化道症状或者过敏的症状,医院检查,孩子是不是对这些东西有过敏或者不耐受。

对于已经有偏食习惯的,排除过敏、不耐受,身体上应该可以接受这些食物的,我们可以逐渐渗入一点,比如孩子很喜欢吃肉,菜一点不吃,我们就把菜剁得很碎,加到肉里面去,包成饺子、馄饨吃。或者在吃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一起买,一起加工,了解这些食物相关的知识等。

钙和微量元素的作用被夸大了

章依文:媒体和广告容易把钙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夸大,所以家长咨询的时候总是觉得孩子长得不好首先要查一下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事实上,钙和微量元素其实并不是全部因素,也是不太重要的一个因素。

临床上,如果一个孩子长得不好,摄入食物总量的不够对其生长的影响总体来说会比某一些个别元素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孩子挑食、偏食、总量减少,吃得不科学合理对孩子生长的影响更大。

钙与儿童的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尤其在儿童生长的两大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但钙对食欲、挑食、偏食或体重增长不佳则关联度不大。对于钙是否足够,需要结合饮食中钙摄入量、钙剂补充量、疾病状况和出生情况等综合考虑,必要时再结合辅助检查来确定。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往期内容

医院儿科内主任鲍一笑访谈——“小儿感冒咳嗽”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访谈——“怎样面对雾霾”

医院周英豪主任访谈——“中医养生”

医院朱蕾主任和疾控中心陈健访谈——“甲流和呼吸道疾病”

医院儿科主任刘海峰访谈——“宝宝发烧怎么办”

医院急诊科主任封启明访谈——“家庭急救技能”

医院院长黄国英访谈——“儿科医联体”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张仁访谈——“针灸的妙用”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邹海东访谈——“眼疾没有小病”

复旦大医院王武庆主任谈——“耳朵的保健”

医院医院马建芳副主任访谈——睡眠问题

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访谈——湿疹、痘痘、荨麻疹等皮肤病

复旦大医院郑春泉主任访谈——鼻炎治疗

医院蔡三军主任访谈——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yy/25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