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BTI测试突然一下子火了起来,据说很多人茶余饭后聊天时的话题都从星座转战至MBTI。MBTI流行之广,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当一大群陌生人在某个场合相识时,也因为MBTI而可以很容易地贴上标签,例如“你是ISTJ,你性格严谨认真注重细节”,“我是ENFP,喜欢与人打交道热爱交际”。
MBTI测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得先从它的来源说起了。
据《天生不同》这本书所述,二战时期,男人们都奔赴战场,女人则转战工厂,接替男人留下的工作。可是女人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工厂的各种工作,怎么安排她们去合适的工作,物尽其用呢?
MBTI理论的提出者凯瑟琳·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迈尔斯母女之前就对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很感兴趣,她们此时开始思考,能否以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对女人们的性格进行分类,从而判断她们适合什么岗位,什么工作呢。但是,她们翻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与之对应的人格测试。于是,两人决定自己动手,以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编制人格测试。
问题在于,两人都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在后来编制测试的过程中,最接近专业的培训也不过是在一家大型银行人事专家的手下学习如何定制量表、评分、统计数据等技能,时间也不过是一年多。因此,MBTI职业性格测试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学术界质疑。
学术界在人格领域有什么成果呢?
以公认较为科学的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模型(BigFivepersonnalitytraits)为例,它有5个维度,但也只是对五个维度有各自的分析,并没有形成2(5)的组合,而且即使铺陈展开,32种人格类型也的确过于复杂。而且,大五人格模型是人格层面的研究,MBTI是职业性格测试,这是它们的一大不同。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时,最常见的一大场景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
这就是MBTI职业性格测试的优势所在,即使科学性没有那么严谨,但实用接地气,能解决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读着测试结果,字里行间很容易让你产生共鸣,高呼说“太懂我了”,这也是当初激励伊莎贝尔母女俩坚持研究的“啊哈反应”。
很多人把MBTI人格测试同星座血型相提并论,这实在有失公平,星座理论是你出生即决定了你的星盘,就像出生就烙在身上的印记一般,根深蒂固,你无力挣扎也无力反抗。但MBTI是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所有的选择是你根据当下自己的心绪所思行为举止做出的判断,而且你的人格类型也会随着你的人格环境发生改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两个测试的思维逻辑完全不同,相去甚远。
那么,MBTI测试中的人格类型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感觉和直觉。
感觉(sense),简称为S,是通过感官收集信息,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舌头所尝,鼻子所嗅,身体所触,汇聚成我们了解事物的方式。倾向于用感觉去感知事物的人,往往对细节较为敏感。
另一种是直觉(iNtution),简称为N,倾向于对信息进行综合和联系,抽象地整体感知事物。很多伟大的艺术和科学,都要归功于直觉。
感知世界其实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这之后就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称为判断。
我们判断的方式也分为两种,分别是思考和情感。
倾向于用思考(Thinking,简称T)的方式判断的人较为理智,能够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性逻辑做出判断。
倾向于情感(Feeling,简称S)的人则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喜好来做判断的。
感知和判断这两个维度结合在一起,便有了四种人格类型,分别是ST、SF、NT、NF。
ST类型的人往往非常实际,实事求是,适合从事法律、财会、医学、生产、机械等方面的工作。
SF类型的人亲切友善喜欢交际,非常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要显示出人情味的工作,例如儿科医生、护士、小学教师、销售等。
NT类型的人逻辑严谨,为人机敏,善于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解决各种难题,在科研、金融或技术开发等有难度的领域,NT类型的人都能大放异彩。
NF类型的人同样颇有人情味儿,他们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