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精准rdquo出击,砥

时间:2021/6/7 12:19:31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m.39.net/news/a_5721214.html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传递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是设立“中国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巡讲”的初衷。9月15日,巡讲会北京站顺利召开。由上海医院的韩宝惠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的张树才教授、医院的医院的李琳教授共同担任主席。

韩宝惠教授

张树才教授

张力教授

李琳教授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上海医院的张岩巍教授,医院的王征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的王洋教授,中医院的王志杰教授和刘雨桃教授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作了精彩的报告。

张岩巍教授

张岩巍教授:加强肺癌的早期筛查,任重而道远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是早诊、早治,核心措施是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早期筛查研究NLST研究和NELSON研究结果显示,LDCT筛查能明显降低肺癌高危人群的死亡风险。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专家组建议,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即55~74岁、吸烟量≥30包年的吸烟者和曾吸烟者(近15年内才戒烟),推荐每年1次的LDCT筛查。

我国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缺少基于社区LDCT的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筛查对象未结合中国国情。为此,医院牵头进行了“基于影像学方法筛查社区早期肺癌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LDCT筛查组患者的筛查阳性率为22.9%,早期肺癌检出率较对照组增加74.1%,肺癌死亡率降低20%。此项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且包含了非吸烟人群。

目前,人工智能、荧光支气管镜、液体活检等新技术均已应用于肺癌的筛查。同时,LDCT筛查假阳性、辐射暴露、筛查团队的建设、高危人群的界定等问题,仍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王征教授

王征教授:应结合临床情况,选择最优的肺癌分子病理学检测路径

肿瘤治疗步入“个体化时代”,肺癌又是“精准”诊疗的典范。从以疾病为指导的治疗,向以分子检测为指导的治疗逐渐演变。分子诊断技术近10年来发展迅速,《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充分结合国际指南和我国的国情,不仅对组织标本诊断原则、细胞学标本诊断原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也对分子病理学检测提出指导性意见。

指南建议对所有含腺癌成分的NSCLC,常规进行EGFR、ROS1、ALK基因检测(I类推荐证据)。其中,亚裔人群肺腺癌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约为50%,EGFR突变检测应涵盖EGFR18、19、20、21外显子,突变检测推荐RT-PCR/ARMS法,组织有限时可用血浆游离DNAARMS法检测。对于EGFR-TKI耐药的患者,建议二次活检,组织不足时可用血浆游离DNA检测TM突变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组织检测和血液检测各有特点,需结合临床情况,选择最优的检测路径。

王洋教授

王洋教授:针对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奥希替尼是理想的用药选择

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即便是手术可切除患者,仍有复发风险,且分期越高风险越大。奥希替尼FLAURA研究的入组人群包括早期术后复发或初诊为IIIB/IV期患者,术后复发重新分期很关键,决定下一步的治疗选择。结果显示,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2.1个月,奥希替尼在所有亚组中均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最高可达66%。FLAURA研究还对进展后结局(PPO)进行了分析,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奥希替尼显著延长各PPO终点指标。

针对术后复发患者,我们应如何制定治疗策略?首先,一线治疗进展后有机会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且FLAURA研究PPO分析显示,标准治疗组患者进展后使用奥希替尼,整体生存获益不及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第二,奥希替尼组能有效降低脑转移风险;第三,相较一代/二代药物,奥希替尼的副作用更轻;第四,目前美、欧、日、泛亚指南一致推荐奥希替尼的一线首选用药地位。因此,让好药先用,可能是更理想的选择。

早期、辅助、新辅助应用EGFR-TKI的研究正在进行,期待出现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临床获益和治疗风险,尤其是与标准化疗的对比。

王志杰教授

王志杰教授:推荐奥希替尼作为EGFR突变伴脑转移NSCLC的一线治疗

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脑转移发生率高,首诊时的脑转移率约为10%~15%,治疗中约有30%~50%发生脑转移,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不佳。针对有症状者,优先考虑局部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但是生存获益有限。针对无症状者,优先考虑全身治疗,由于血脑屏障穿透率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大部分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采取化疗的疗效同样不理想。EGFR-TKI可通过多种机制穿透血脑屏障,为治疗带来希望。

相较于一/二代EGFR-TKI,奥希替尼具有更强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FLAURA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初治伴脑转移的患者,奥希替尼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到15.2个月,相比一代药物,奥希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升高(91%vs68%),并且降低2/3因颅内新发病灶导致的进展。BLOOM研究和AURA系列研究同样显示,奥希替尼在脑转移NSCLC中临床获益显著。目前,NCCN指南仅推荐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伴脑转移NSCLC的治疗。

此外,EGFR-TKI与放疗的治疗模式该如何选择,尚无定论。目前有证据表明,奥希替尼与局部放疗有协同作用,但是需要进行多学科讨论,综合制定方案。

刘雨桃教授

刘雨桃教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生存获益明显,安全性理想

目前EGFR-TKI三代同堂,如何排兵布阵以获得最佳的生存获益,是临床医生思考的问题。第一,是选择1+3还是3+X?AURA研究结果显示,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的中位PFS超过22个月,相较一代TKI的PFS数据,显著延长近9个月。FLAURA研究结果显示,一线应用奥希替尼能显著降低37%死亡风险,预估5年生存率翻倍,并且可降低2/3患者脑转移进展风险。目前NCCN指南、ESMO指南、日本肺癌指南、泛亚ESMO指南一致推荐奥希替尼的一线首选用药地位。此外,现有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二线奥希替尼治疗。因此,可能3+X是更为理想的选择。期待今年ESMO会议上FLAURA研究最终总生存期(OS)数据的公布。

第二,是选择1+3还是2+3?我们可以从疗效、安全性和可及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是疗效,无论是LUX-LUNG7研究还是韩国真实世界研究,一线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的生存获益相当。ARCHER研究结果则显示,达可替尼较吉非替尼PFS延长5.5个月,但是OS曲线两度交叉。并且亚洲患者数据显示,两组OS无显著差异,吉非替尼在19外显子突变患者中OS有更长的趋势。此外,达可替尼治疗后进展,接受三代TKI的患者比例不足10%且OS相比一代TKI更短,提示2+3并未优于1+3模式。其次,安全性方面,综合现有研究,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剂量调整率均低于二代药物,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最后是可及性,相较二代TKI,一线使用吉非替尼后进展,能够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更多,耐药后出现TM突变的比例更高,并且一代药物已经进入4+7采购品种。综上所述,1+3与2+3的生存获益相当,但是1+3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更优。

总结

巡讲会在参会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生们的热烈讨论下圆满结束。在肺癌领域,人们日益追求更“精准”的诊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在参考国际权威指南的同时,也需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治策略。

年8月29日,奥希替尼获批中国EGFR突变阳性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适应症。值此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对首都医科医院的张树才教授、医院的张力教授、医院的李琳教授、中医院的刘雨桃教授、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刘畅教授进行采访,请他们就奥希替尼一线用药优势以及一线获批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发表看法。      ▼      访谈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yy/109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