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JCI标准管理,可以提前预测门诊病人的跌倒风险
作者
刘晓瑞编辑
医管通
医院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本文简称JCI标准,是一种评价医疗机构质量与管理的国际化标准,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病人安全的解决方案。根据JCI标准的病人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对我院门诊病人进行风险管理。跌倒是指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有文献报道5%~15%的跌倒会导致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对易跌倒病人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医院整体形象的窗口,病人安全又是一切医疗护理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要求。门诊护士肩负保护病人安全的重要职责,防跌倒不但是我国卫生部要求的病人十大安全目标,亦是JCI标准的六大安全目标之一。因此,减少门诊病人的跌倒发生极其重要。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医院门诊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实行JCI标准的跌倒风险管理前后门诊病人的跌倒情况。将例门诊病人作为对照组,医院常规的防跌倒制度及措施实施;例门诊病人作为观察组,按照JCI标准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的管理。
1.2 方法 JCI标准下以病人安全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更加完善的病人跌倒制度与措施,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分析、防范措施、应急处理、监督与持续改进。
1.2.1 风险评估 根据JCI标准,对来院就诊的门诊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筛选出门诊跌倒的高风险人群并对该类病人特殊关怀,根据门诊病人跌倒防范处理制度进行处置。确定预防跌倒措施的工作流程,由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认真评估筛选。
1.2.2 风险因素分析 门诊跌倒风险筛查时需根据最新的高风险人群范围进行筛查:年龄≥65岁老年人及年龄≤14岁的儿童及婴幼儿;肢体残障或行动不便人员:肢体残障、视力障碍(排除矫正后视力正常者)、步态异常、使用辅助器具、搀扶来院人员;有跌倒史、正在使用镇静安眠、降压利尿、降糖药、麻醉止痛、化疗、泻药、散瞳药物等易致跌倒的人员;以及接受中深度镇静的病人;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以及湿滑的地面等环境因素。 易跌倒的风险区域:台阶、洗手池、卫生间、拐角处、斜坡、狭小通道、采光不足的区域;对专科病人而言:儿科、眼科、康复科、骨科、产科等门诊;特定情境,包括但不限于:病人上下救护车;病人上下诊疗床或在诊疗床上翻身;病人从轮椅或平车转移;使用病人抬举设备等。
1.2.3 防范措施 对确定高风险跌倒的门诊病人,应向其及家属做好防范跌倒的宣教。病人家属应注意陪护,有需要时及时寻求护士帮助;必要时在征得其同意后,在病人上臂等明显位置粘贴“小心跌倒”标识。将跌倒高风险病人安排于离分诊台较近的区域,集中管理。根据需要提供轮椅等辅助用具,并指导使用,必要时提供平车。定期对候诊椅、轮椅、平车等设施进行维护,增加防跌倒设置和环境警示标识。维修电梯等设施时有护栏隔开并有醒目的警示牌提示。开展寻找易湿死角,重点区域责任制,专人负责监管。 环境管理:诊室、病区布局合理,光线充足;易跌倒区域有醒目的提醒标识;行走通道无障碍,走廊有扶手;有台阶的地面用颜色醒目标识,转弯处有足够照明;卫生间设防滑垫、扶手、呼叫铃等;开水间放置防滑垫;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油、水果皮等,并放置防滑标识。雨天时,在医院入口处铺防滑垫,放置防滑提示。拖地时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使用鼓风机,保持地板干净、不潮湿。
1.2.4 应急处理 门诊病人发生跌倒:首位发现或接到信息的员工应立即通知就近的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评估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如送至急诊科处置等)。发现或接到信息的员工应及时报告门诊护士长。若发现跌倒的病人病情危重,则按《全院急救紧急呼叫及处理作业标准规范》执行。门诊护士长接到报告后,首先应评估与分析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病人身体状况因素等),加强防范,同时给病人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解释与安慰,避免医患冲突。
1.2.5 监督与持续改进 护理部负责全院病人跌倒防范处理的日常监控管理,每季度进行全院性评估、分析,并向质量考评部书面报告。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病人跌倒防范处理的日常监控管理,至少每月检查1次,及时指导护士对跌倒高危病人的评估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医院公共区域的跌倒风险的日常监控管理,至少每周巡查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监督亦是JCI标准下的跌倒风险管理中重要一步,有助于跌倒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更加完善防跌倒流程,降低跌倒的风险率。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按照JCI标准对病人进行跌倒的风险管理,对门诊病人进行跌倒的风险评估,对具有高风险跌倒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评估病人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和能力,采用病人和家属能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效果最佳。医院通过口头宣教,图文、电视等媒介进行宣教,并加强重点巡视与照顾。
表1显示两组门诊病人跌倒因素的调查情况比较,多因素可致病人跌倒。其中,结果显示年龄因素跌倒人数较其他因素多,可能是由健康宣教不到位、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老年病人无家属陪同等原因引起;另暂未出现因特定环境下发生跌倒的例数。实施风险管理后,各项因素所致的跌倒例数均减少,表明实行JCI跌倒风险管理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进一步确保了病人安全。
表2显示JCI标准下对门诊病人实行跌倒风险管理后能进一步减少病人的跌倒事件发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分析高风险跌倒因素,对其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跌倒措施(如进行健康宣教,病人服用镇静药物需家属陪同等知识),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环境的管理更为重要,医院,对院内环境陌生,易造成跌倒的高发。应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