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与小儿推拿讲座大纲二

时间:2021/3/30 8:08:05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一、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学习和研究方法

1、儿科学研究小儿各年龄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儿科就诊年龄范围一般是从出生至十四周岁末。也有将十八岁以内作为儿科就诊范围的。实际上临床我们看到十二三岁以上的中学生已经少有挂儿科就诊的了。

2、学习研究方法

二、小儿特点

1.解剖: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内脏大小位置随年龄不同也有不同(身长、体重、头胸腹围的增长、各部比例变化、囟门闭合、出牙换牙、骨化中心等)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不成熟不完善,抗病能力差)

2.生理: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除生理需要外,还要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跳和呼吸频率比成人快,消化能力差,食物通过胃肠的时间短。

3.病理:发育未成熟,即使同一病因也往往引起与成人不同的病理表现

4.免疫:小儿免疫器官及功能未成熟,某些致病力不强的微生物也常可引起感染。胎儿时期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出生后半年几乎不患传染病。出生半年后先天免疫力功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尚未建立成熟,所以易感染。(如:Ig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胎儿和新生儿血清中没有,早期母乳中有,3个月后才逐渐形成,1--3岁是成人的22%,10岁才达到成人水平)

5.诊断:婴幼儿往往以哭闹和不吃饭来表达痛苦,不能自诉(古称:哑科)。学龄前儿童也不能完整、准确的表述病痛。所以应注意体征,并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中医对于小儿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四诊之首)。儿科诊断还应重视年龄,因为不同年龄组小儿患病种类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6.治疗:小儿抗病能力差,免疫功能不健全,适应、调节、代偿能力均不及成人,所以病情发展快变化大(发病容易,传变快)所以应尽快治疗以免延误时机(准确及时)。

治疗强调:病因治疗、对症治理、支持疗法、护理(综合疗法)。危急者先对症抢救再查病因。注意防止并发症。若治疗得当,恢复也快,故儿科平均住院日数比其他科少。

7.预后:小儿修复及再生能力强,急事合理治疗则很快康复,后遗症少,转化为慢性的也少。大病年龄越小病亡率越高,预后也差。某些病无有效疗法,病理改变可逆性小,后遗症则多。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不断变化)(物质基础始终相对不足,需不断及时补充。功能相对旺盛,为“纯阳之体”)(元气未散,天癸未至)小儿脏器清灵,易趋康复(小儿宿疾少,病情相对单纯,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

8.预防:儿科疾病的预防重要。特别是小儿传染病......计划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注意产前咨询诊断防治。

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营养性贫血、佝偻病等占儿科疾病大部分。

9.病因特点:引起小儿发病的病因与成人相同,但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有明显差别。

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也值得注意。不同年龄对不同病因的易感程度不同。

①外感因素:六淫和疫疠之气均易伤害小儿而致病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又寒温不知自调,卫外功能较成人弱,最易被风寒风热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

(又易被燥暑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

(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以热性病为多)

(小儿形气未充,御邪能力弱,是疫疠易感群体,易发生与流行、起病急,病情重,症状相似,易流行)

②乳食因素:小儿脾常不足,且饮食不知自调,易为乳食所伤。

小儿乳食贵在有序有时有节.(脾气不充运化易失健)

喂养不当

出生缺乳

未按期添加辅食

不节

不洁

③先天因素(胎产因素):指小儿出生前以作用于胎儿的致病因素

主要病因:遗传

常见病因:妇女受孕后不注意养护:

(1.饮食失节2.情志不调3.劳逸适度4.感受外邪5.房事不节)

产伤: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

“其论婴儿病大抵半由胎毒半伤饮食,其疾多在肝脾二脏,其外感风寒什一而已......且小儿在胎,母饥亦饥,母饱亦饱,辛辣适口,胎气随热,情欲动中,胎息辄燥。或多食煎炒,咨味辛酸,嗜欲无度,喜怒无常,皆能令儿受患。母既胎前不节,胎后又不能调,惟务姑息,未足百啐饵以酸咸,未够甫週餤以肥甘,百病由此而生矣。”

④情志因素:小儿心怯神弱,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

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惊伤心神)

长时间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忧思、损伤心脾)

过于溺爱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差

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易产生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⑤意外因素:小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对周围环境安全或危险判断的能力,易受到意外伤害

⑥其他因素:现代环境及食品污染农药激素类超标放射性物质损伤等医源性损害

《小儿按摩经》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其疾多在肝脾二脏,此要绝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中医儿科主流论小儿生理特点是“四常不足,三常有余”,反映了五脏的功能特点以及对病理的影响,线下课堂详细分析其本质含义)

(小儿体质的共性: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含义)

点分享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984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