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妈妈来说,蒲地蓝这个药名一定不会陌生!
从怀孕开始,孕期、哺乳期、到宝宝生病,蒲地蓝真是无处不在!
孩子发烧感冒,来一盒!
孩子呼吸道感染,来一盒!
孩子手足口感染,也来一盒!
蒲地蓝制剂在药店也是“热门药品”。调查发现,感冒或者嗓子发炎购买的人不在少数。年,蒲地蓝消炎片销量排到处方药销售的第三名。如此畅销的原因与旧版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三项均为尚不明确不无关系。
蒲地蓝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是一款非处方药。很多人认为中药更安全,尤其看到西药说明书上列举的众多不良反应,而不少中成药说明书上仅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就误导了很多患者甚至是医生,将未注明不良反应的中成药蒲地蓝误认为是“绿色消炎药”因而迅速“走红”,广泛应用于普通感冒患者及小儿、孕妇、年老体弱者等特殊群体。
事实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并不等于安全无风险,只能说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很可能是某些风险未被发现和证实,绝不代表是安全无风险的。俗话讲“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是药,是药就有其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并不代表毫无不良反应,也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
从成分上看,蒲地蓝由4种药物组成,包括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
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地丁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这4味药,无一例外都是苦寒药。因此,蒲地蓝是典型的清热解毒药物。说明书将其适应证限定为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患者。即使是严格限制了治疗病种,但似乎还有“言无不尽”的感觉。
根据中医理论“以方测证”、“热者寒之”,蒲地蓝应治疗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的患者当属里实热证。因此在“注意事项”中做了补充说明“症见腹痛、喜暖、泄泻等脾胃虚寒者慎用”。而如何辨别里实热证是非中医专业人员无法完成的。根据中医理论按照六经辨证即使是说明书功能主治明确指出的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也绝非都是里实热证。
善诊者察颜切脉,先辨阴阳。因此在为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的患者开具蒲地蓝之前要分清其是阳性证“里实热证”、还是阴性证。阳性证患者(里实热证)适用苦寒药可以服用此药,阴性证患者(虚寒性证)禁忌苦寒药。“此而有误,必致杀人”,如果不对证,最直接的后果是伤及体内的阳气。
中医认为儿科疾病具有两大特点: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其生理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不恰当的使用苦寒药首先伤及脾之阳气,造成脾胃运化失常。临床上经常见到小儿服用蒲地蓝后出现腹痛、腹泻、厌食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
明白以上道理就不难理解年11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修订蒲地蓝消炎片(胶囊)说明书的意图。
其中新增“不良反应”项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乏力、头晕、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应包括
1.孕妇慎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症见腹痛、喜暖、泄泻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服用蒲地蓝时应注意6个细节:
①严格按蒲地蓝的适应证用药,不主张在这4种疾病外超适应证用药,以免大量服用苦寒之药损伤脾胃;
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
④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⑤服药三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⑥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新版所增加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注意细节着重在强调服用前一定要明确病证的寒(阴)、热(阳)属性对证服药,同时要做到中病即止以免伤及人体(脾胃)阳气,尤其是小儿、孕妇、年老体弱等特殊群体。
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感冒药物很多如银黄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均属此列。我要强调的是如果对蒲地蓝等清热解毒类常用中成药物如何应用有疑问,建议您先咨询中医大夫或中医药师后再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