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第五单元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时间:2020/11/25 6:45:11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提前备考,护师资格考试才能得高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护师资格考试,小编每日更新护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助大家每日进步一点点,早日拿证!

5.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常用液体种类、成份及配制(3)液体疗法 

掌握熟练掌握掌握 

①②②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体液总量与分布

体液分布于两个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后者分为血浆及间质液两部分。

各区间可互相交换,但又保持各自相对的平衡。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愈高;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78%;

婴儿占70%;

2~14岁占65%;

成人占55%~60%。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年龄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总量

年龄

间质液

血浆

新生儿

35

37

6

78

新生儿

~1岁

40

25

5

70

~1岁

2~14岁

40

20

5

65

2~14岁

成人

40~45

10~15

5

55~60

成人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特点(家)

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以Na+、Cl-、HCO3-等为主,其中Na+占阳离子总量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

细胞内液以K+、Mg2+、HPO42-和蛋白质等离子为主,K+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离子。

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

新生儿生后数日血钾、氯和磷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三)水的交换

正常人体液保持动态平衡。每代谢kJ(kcal)热,约需消耗水~ml。每日排出的水分包括:

①不显性失水:肺呼出的水量为14ml/kJ,皮肤为28ml/kJ;

②汗液的排出为20ml/kJ;

③大便中的水分为8ml/kJ;

④尿液为50~80ml/kJ。

小儿水代谢有以下特点:(注意大标题)

1.水代谢旺盛婴儿每日水的交换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为1/7,婴幼儿水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所以小儿较成人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容易发生脱水。

2.不显性失水多小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不显性失水也较多,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均可使不显性失水增加。体温每升高1℃,每日约增加13ml/kg(每小时增加0.5ml/kg);呼吸增快时,不显性失水增加4~5倍;环境湿度大小可影响不显性失水;体力活动增多时,不显性失水增加30%左右。

3.消化液分泌吸收量大正常人每日分泌大量消化液,其中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有少量由粪便排出。年龄越小,消化液的分泌与再吸收越快,一旦出现消化功能障碍,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4.肾调节能力差年龄越小,肾调节能力越差,其浓缩、稀释功能、酸化尿液和保留碱基的能力均较低,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婴儿补液时更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尿量、尿比重等调节输液方案。

二、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其配制(一)非电解质溶液

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液。

(二)电解质溶液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Na+和含Cl-量各为mmol/L,Na+接近于血浆浓度(mmol/L),Cl-高于血浆浓度(mmol/L),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Na+与Cl-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

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用于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

(1)碳酸氢钠溶液: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市售5%碳酸氢钠溶液为高渗液,为方便起见,一般临床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3.5倍成等渗液使用。

(2)乳酸钠:需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肝脏代谢产生HCO3-而起缓冲作用,显效较慢,在休克、缺氧、肝功能不全、新生儿或酸中毒时不宜使用。1.87%乳酸钠为等渗液,市售制剂浓度为11.2%,需用葡萄糖溶液稀释6倍后方可使用。

4.氯化钾溶液用于补充缺钾。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几种常用混合液组成

混合溶液

生理盐水

5%~10%葡萄糖

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

张力

应用

1:1

1

1

-

1/2

轻、中度等渗脱水

2:1

2

-

1

等张

低渗或重度脱水

2:3:1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脱水

4:3:2

4

3

2

2/3

中度、低渗脱水

1:2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1:4

1

4

-

1/5

生理需要

(四)口服补液盐

简称O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年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它由氯化钠2.6g,枸橼酸氢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0ml配制而成。此口服液总渗透压mmol/L,有原来的2/3张降低至1/2张溶液。钾浓度为0.15%。

适于补充累积损失及继续损失量。

适用于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病儿,对呕吐频繁、脱水较重的病儿仍须行静脉补液。

三、液体疗法

体液疗法

考点精要:

口服补液盐(ORS)

ORS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

张力:1/2张。

静脉补液(2~3分)

成人40ml

适应证:中或重度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好转;呕吐、腹胀严重者;

三判断:程度、性质、张力

三定:

补液总量(定量)补液种类(定液)补液速度(定速)

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有尿补钾、抽搐补钙

儿科补液必考点总结:

①第一步:判断程度

②第二步:判断性质

③第三步:判断张力

④第四步:定量

⑤第五步:定液

⑥第六步:定速

几种常见疾病的补液方法1.新生儿时期的补液

新生儿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差,

易出现水肿和酸中毒,补液时应慎重。

生后10日如有明显缺钾时,应注意肾功能及尿量情况,每日给钾总量为2~3mmol/kg,浓度不超过0.15%,滴入速度宜慢。

新生儿补液速度,除急需扩充血容量者外,一般每小时不应超过10ml/kg。

不宜把全天的液量,在短时间内一次输入。

又因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完善,纠正酸中毒时宜用碳酸氢钠,而不用乳酸钠。

2.婴幼儿肺炎的补液

小儿肺炎时因其肺循环阻力大,心脏负担较重,故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口服补液。

若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必须静脉补液时,补液量要控制在生理需要量最低值,约为60~80ml/kg。

电解质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也要慢。

如肺炎合并腹泻的补液原则与婴幼儿腹泻相同,但补液量按计算的3/4补充。

3.营养不良伴腹泻的补液

营养不良时体液平时处于偏低渗状态,呕吐腹泻时多为低渗性脱水。

由于皮下脂肪少,在估计脱水程度时多易估计偏高,故补液按体重计算后,应减少总量的1/3为宜,用2/3张含钠液补充。

在补液过程中易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应及时补充,由于心功能较差,补液速度应稍慢。

为补充热量,预防低血糖,可用10%~15%葡萄糖配制液体。

4.急性感染的补液

急性感染时,因高热、呼吸增快、多汗,消耗增加而摄入热量不足,常出现高渗性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应适当给予输液,如无特殊损失可给予1/4张~1/5张含钠液,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水分并供给一定热量,经纠正脱水恢复有尿后,一般酸中毒多能自然纠正。

严重酸中毒才需另外补充碱性液体,休克患者则按休克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91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