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接盘公立门诊的民营儿科,下一站健康管

时间:2018/11/12 20:44:05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这是亲子商业志第期内容

共字

阅读时长约10分钟

行业研究

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家舆论与社会思潮的引领,都使得儿童健康医疗消费走上了互联网大健康的舞台中心。

家庭医疗健康是一个支脉很多的大产业,而儿童健康医疗又是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中刚性、高频的需求模块,在如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更能吸引消费者支出投入,以及资本的青睐。

据新世纪医疗招股说明书披露,年至年,中国儿科医疗市场总收益由亿元增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6%,且预计到年将进一步增长至亿元,即年至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7%。

面对这一富于想象力的医疗细分领域,医药、人工智能、互联网公司、地产、保险等新老行业巨头,都蓄势待发,或先或后布局儿童医疗健康领域。

然而,资本的进入不是一帆风顺,业务也不能一“买”了事。就目前情况来看,新成立的民营医疗机构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影响的深化,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会愈演愈烈。

据国家卫计委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0-14岁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医院仅有99家,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

如何打通儿童诊疗业务与泛健康板块的盈利共融,将成为考验每一个新晋儿童健康领域从业者的最大难题。

指导

李筱姝

撰文

朱绍岳肖树

统筹

林兰枫

一.行业背景

1.需求倍增

1)人口结构的变迁,-是中国的生育高峰,新生儿出生率一直在10%以上,这批婴儿潮出生的人群如今步入结婚生子的年龄,于是新生儿及儿童出现;

2)二胎政策的松动进一步促进了生育,这也增加了需求;

3)社会养育意识的变化,这批独生子女生育后代,更倾向于选择精细化的养育方式,相对应的就是对于儿童类的服务质量整体提升。这在儿科医疗领域尤为明显,家长更愿意去选择优质的儿童医疗机构。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我国人民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儿童医疗行业,包括儿科医生、儿童用药以及儿童医疗器械等多个泛健康医疗方向的需求急剧增长。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0~14岁儿童共有2.23亿,占全国人口的16.6%,其中0~8岁儿童有1.3亿,占全国人口的9.9%。然而,医院仅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38%,医院总床位数的6.4%。医院数量少。

在区域分配上,医院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西部地区儿科医疗服务资源严重紧缺,区域分布不均。

此外,儿童专供类药品稀缺,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厂家多数为计划经济年代就存在的国有控股企业,品种老化,营销转型缓慢,品牌意识薄弱。

在家庭医疗需求中,儿童医疗健康极受重视且频次较高,却面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严峻局面,成为分级诊医院中剥离的医疗需求。

家庭医疗健康消费其内部本身也存在着诸多支线,而儿童医疗健康更是家庭消费中最前端的服务线。因此,对儿科等儿童医疗需求的重视和解决,就成了家庭医疗大消费中的重要细分赛道。

2.儿科服务由于各种困难,医院被边缘化。

我国医疗机构儿科床位数匮乏由来已久。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床位年占全国总床位比例为5.6%,年也是5.6%,而我国14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比例是16.5%。儿科床位虽然说这些年有增加,但是占的比重始终是5.6%的水平。

医院的儿科渐渐萎缩,儿童药物严重不足,儿科医生正逐渐撤离岗位。此外,儿童药物缺乏导致的“无药可用”、“用药不当”,特别是临床“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以及一些重要儿童疾病缺少权威指导等问题也都危及儿童健康。

医院运行主要依靠药品、检查收入的背景下,因为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医院的“边缘”科室,缩减儿科病床的有之,取消儿科病房的有之,撤销儿科的亦有之。有人甚至提出:“医院儿科不断‘萎缩’乃至被撤销是大势所趋。”

3.医疗资源供给能力缺失

面对不断高涨的儿科等儿童健康医疗需求暴增,传统公立医疗资源显得捉襟见肘,有心无力。医院医生负担重,健康宣教人手和资源不足,医院没有时间去做院外场景的服务,这给一些平台的产生造就了机会。医院的有力补充,非公儿童医疗健康机构能够突飞猛进,也是踩中了这个节点。

引人注目的是,儿科医生已经不再从事原有专业,开始了“转行。”“10个儿科医生9个后悔”成为医生们的共识。即使国家已推出定点执业、分级医疗等一系列改革,儿科医生目前也只能医院和民营机构间“平移”,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增长乏力。

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

根据《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目前平均每名儿童,只配备0.43位儿科医生,这一数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每人配备2.06名医师的水平。

我国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1.8万人,每千名0岁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46人。

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若以10万医生数量估计,服务2.6亿0岁至14岁儿童的话,平均每名儿童才能拥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

中国儿科人才稀少的原因有几方面:

1)儿科专业招生少,儿科医生的供给相应减少;

2)儿科医生在学术和事业上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比如申请国家自然基金要与成人科竞争,机会相应的就减少;

3)儿科用药量少,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儿科收入低,工作量大;

4)儿科沟通的复杂性,儿科医生往往需要面对多名精神紧张的患儿家属(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常见的医患沟通困难在儿科更为严重。

4.妇幼、儿童实现业务交叉

在我国,医院以及目前的私人高端医疗对妇幼科室是进行分开设置的。医院建设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妇女儿童在孕产、生育、抚养上的关联性特征,结合妇幼科室的妇幼保健院非常常见。保健院设置主要解决妇女儿童群体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以及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致死原因,同时,也和早先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而目前,妇幼保健院的科室设置在家庭社区诊疗中,妇幼科室结合的传统也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因此,妇科与儿科有着天然交叉的优势。儿童由于其低龄化特点,亲子交互层面也存在着更大的增长空间。目前,许多民营家庭医疗机构,多将妇幼儿童进行了业务板块上的整合,意图实现并行盈利。

此外,和睦家、和美医疗等多家中高端民营儿童医疗机构也将妇科、儿童医疗进行内容捆绑。而育学园在线下连锁门店推广中,也将妇科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并宣称只有在加入妇科业务,打通妇幼和儿童板块之后,才会进行大面积的线下连锁门店铺设。因此,妇幼、儿童双线并行,或将成为儿童医疗服务下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点。

二、政策分析

从总体政策的层面来看,目前大趋势是:鼓励向民营方向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推动原来集中医院的资源将逐步分化到市场里去,包括医生的多点执业、分级诊疗、设备采购等。

此外,除了政策上游端,在儿童医疗保险方面,国内仍然是基本一片空白。我国至今也没有单独的儿童医疗政策,有关儿童的保障包含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中。而儿童商业医疗保险,又存在与当下家庭医疗(尤指儿童医疗方向)的对接融洽度问题。这也给了贯通医疗与金融保险消费市场的机会。

在中央顶层制度设计之外,重庆、杭州、深圳等各地也在针对本区域作儿童医疗行业发展的下沉,推进儿科医生、社区儿童医疗等资源进一步下沉。但公立医疗资源毕竟有限,依靠单纯的公立资源无法弥补和完善儿童医疗细分赛道极大的市场缺口。政策既出,只求市场良方。

综合来看,这些中央或地方政策具有以下五大指向: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医院环境;

二要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要加大力度培养引进高端人才;

四要建医院,鼓励引进社会人士和民营企业参与兴建儿童医疗机构;

五是建议卫计部门对全区医疗服务发展做中长期规划。

三、市场现状

一方面是现有公立儿童健康医疗行业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产品进入儿童医疗市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门槛。

目前来看,医院医院的高速发展和膨胀不同,医院中的传统儿科产品,以及儿童年龄段的专门性疾患问题的医疗健康机构,仍然处于较为稀缺状态,同时,儿童患病率的增长,也迫切要求市场进行改变。

1.执业资格受到限制

民营儿科连锁诊所需向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对诊疗科目范围有严格约束。此举一方面规范了市场执业方的资质水平,但一方面也限制了行业从业者想要实现规模化推进的可能;

2.行业人才资源紧缺

人才壁垒意味着企业在专业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现阶段,中国高等儿科医学人才主医院和科研院所。并且,传统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目前来看,对于一个仍然极端依赖医生个人技术水平的儿童健康产品来说,挖掘可靠的医生资源也成为后发入局产品所亟需解决的痛点。

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机会,吸引医学专业人才为己所用,是该领域新进入者要面对的挑战。

3.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采用连锁化经营儿科连锁诊所,以期实现快速扩张的专业医疗机构目前并不多。单纯的加盟店形式并不能提供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付费医疗服务,从而在用户留存上存在天然瓶颈。

儿科连锁诊所作为一种重服务质量的业态,与眼科、口腔诊所等高度标准化、高度依赖器械的医疗服务机构有较大不同。SaaS管理模式的引入,仅在番小茄等少数企业产品中能见到,大部分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线下加盟和铺陈方式,起效慢,推广难。

4.品牌认知存在障碍

与其他商品服务在推广上不同,医疗服务依靠单纯的广告推销无法实现真正的获客和留存,信任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如果能够开放思维,以知识付费和头部品牌IP进行“侧面佯攻“,或许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育学园就是典型。以”崔玉涛医生“作为其营销重点,在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683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