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科停诊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8/11/8 17:35:1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编者按

 “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多年来,儿科似乎成了一些医师不愿选择的科室。儿科医师紧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科医师紧缺问题更加“吃紧”。年冬季,一场肆虐的流感再次凸显儿科医师紧缺的困境。如果把日历翻到年冬季,也是因为流感,医院甚至因为患儿过多出现了停诊限诊问题,而这恰恰是医患供需不平衡长期积累而导致的结果。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重心,也是民族的希望。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需要通过综合施策来培养儿科医师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最优质的人才从事儿科行业。

1停诊凸显“医荒”窘境

  1月7日,医院的一则通告聚焦了大众的目光:因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医院儿科宣布停诊。

  4天之后,医院再次发布通告称:在天津市卫计委的协调、协助下,医院的两位主任医师受邀支援我院工作,儿科门诊1月11日下午恢复正常开诊。同时,医院对于停诊期间社会各界给予该院医生的理解和祝福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随着年年末爆发的流感疫情逐渐平息,此次“儿科停诊”事件正在淡出大众视野,但带给人们的思考却不曾结束。

天津市医院专家为患儿诊疗。新华社发

  我国的医学院校自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来自国家卫计委的一组数据直观地呈现了我国儿科医师的工作强度——我国儿科门急诊量4.71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而目前11.8万的儿科医师还不足全国约万医师的4%。

除了劳动强度大、压力大、风险高且收入低,儿科医师还面临着找不到职业尊严的尴尬。中国医师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指出,医师是神圣的职业,但目前的一些医患矛盾令医师找不到价值感,心灰意冷。

“骨科、产科和儿科是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前三位科室。”曾是内科医师的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指出,一些家长看不得孩子生病啼哭,焦虑的心情容易转嫁到医护人员身上,对儿科医师缺乏最基本的尊重,甚至伤医事件时有发生。

正因如此,医学院校招收儿科专业的医学生难度很大,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儿科规范化培训也遇到了阻力。“推进难度很大,年轻医师认为所得与付出的时间精力相去甚远,培训前收入低,培训后待遇也不会明显提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委员会总干事邹朝春说。

2破解难题需要打出“组合拳”

 在全国范围内,儿科医生匮乏是一个普遍现象。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年11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测算,若要实现每千名儿童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近9万人。相对而言,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施策,天津市儿科医师缺乏的状况正在有效缓解。

医院输液中心护士为一名小患者输液。新华社发

  据天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津在职的儿科医师人,缺口约人左右。从年起,天津市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在“引得来、留得住、能提高”等三方面下功夫,打出“组合拳”,通过出台儿科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儿科医生补助资助制度、完善儿科医生培养和培训办法,稳定和优化儿科医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儿科医生定向培养,鼓励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从事儿科专业方向;根据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实施儿科医生二次招录;建立“转岗”机制,鼓励引导相关专业医师从事儿科专业;实施儿科专业加试工作,吸引更多医务人员加入到儿科队伍当中来;由同级财政出资,用人单位对新入职的儿科医生给予在校期间学习费用专项补助;在儿科医生中实施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儿科医生专项培训,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宜技术,包括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急重症患儿处理和转诊能力,切实提高儿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吸引高端儿科人才来津创业;提高儿科医生相关待遇。

  天津市卫计委还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经费安排等方面,优先支持儿科专业。在按照要求保证儿科床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天津市将改进医疗机构绩效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儿科医生执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制定向儿科医生倾斜的分配办法,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水平。

  天津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温晓清说,通过综合施策,近两年天津市增加了约名儿科医生。按照这一势头,到年,天津市将实现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数达到0.69名的目标。

3多措并举增加儿科医师的供给

根据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材料显示,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先后支持中国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等27所高校开设儿科学专业。同时,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并进行“5+3”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从年起,新入学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进行培养,毕业前可按要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同时,我国还启动了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如果有医师有意愿可以参加转岗培训,比如我原来是内科医师,经过转岗培训后可以增加注册一个儿科的执业范围,这样多措并举来增加儿科医师的供给。”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这样介绍。

年,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在全国层面推动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戴帽”下达培训招收任务。制度实施3年来共招收儿科住院医师约1.2万人,其中年招收了人,占总招收计划的7.1%,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邹朝春介绍,截至年,全国儿科共有家培训基地。医院大约90余家,“可以通过评估将好的医院纳入儿科培训基地”。在他看来,很多儿科基地的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医院的考试和考核标准不一,这样导致各培训基地的儿科医生从人文素质到临床技术水平可能会参差不齐。“应该宽进严出,逐步做到统一考试和考核”。

4“分级诊疗”才是治本之策

  虽然相对于全国来说,天津儿科医师匮乏的程度并不严重,但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还会发生“儿科停诊”事件呢?

  实际上,儿科医疗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患者就医观念存在误区,才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孩子生了病,无论大病小病,大多数家长的第医院,找最有名的医生。医院同样能够诊治,也要“舍近求远”。所以,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医院门可罗雀。这种就诊习惯进一步加大了医疗资源平衡的难度。过去一段时间,医院取消儿科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大多选择医院诊治,常常出现“医生等患者、患者不进门”的尴尬处境。即使是此次停诊的医院,如果不是此次流感太过猛烈,以及儿科医师员额配置相对较少,恐怕也不会引发全社会的如此   此次面对流感疫情,天津市卫计委响应迅速,坚持全市“一盘棋”,及时向社会公布儿科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信息,发挥各级各类儿科医疗机构的作用,疏解45%的患儿就近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医院就诊压力。同时,医院积极调配医疗资源,通过调整病房和门急诊班次、增加出诊医生、组建应急后备队、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加强自助挂号与叫号服务、增加安保人员维护秩序等措施,积极缓解就诊压力,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医院为例,通过多措并举,患儿就诊等候时间由原来最长10小时缩短到目前的2小时左右。

  “要真正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科学机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患者就医实现合理分流。”天津市卫计委主任王建国说,年,天津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儿科技能培训项目,首批名基层全科医师基本具备了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相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并真正落实,人们就医观念的日趋理性,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一定会逐步解决,“儿科停诊”事件将不再重现。

内容来源:综合《光明日报》1月17日7版、光明日报客户端《儿科医师最紧缺的时期正在过去》

图片来源:新华社、视觉中国

陈建强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寒假送健康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671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