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政策能拯救儿科“医生荒”吗? “给孩子看病的医生真的不够了”、“儿童看病难、难于上青天”——为了缓解儿科和院前急救人员紧缺,国家卫计委决定,年9月中旬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考儿科、院前急诊定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 为什么会出现儿科“医师荒”?“加分”政策能拯救儿科医师吗? “县医院不收,市医院没床位,大医院要排队。”来自安徽池州的农民张永抱着刚刚三个月大的孩医院挂号处排了整整一上午的队,却被告知当天儿科的号已经发完了。由于孩子哭闹不止,他不得不花高价从号贩子手里买了一个专家号。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资源呈总量紧缺状态,资源分布不均衡,而近年来儿科医生更是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据年9医院院长会议发布,医院仅有92家,医院总数的0.4%左右,且七成以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北上广成为儿科医生集中的“高地”。 从全国情况看,《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我国共有执业医师.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约10.2万。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医师。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儿童看病难的形势可以想象。 “宁治十大人,不医一孩子。”医院医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医学院学生最不愿意去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儿科被称之为“哑科”,给儿童看病要比大人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哭闹,治疗难度大。 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远胜于普通科室。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时,爱子心切的家长很可能归罪于儿科医生——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披露的数据,儿科发生医疗暴力事件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在辛苦与危险下工作的儿科医生,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医院儿科主任告诉记者,医院中所有科室效益最差的之一就是儿科。因为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医生主要靠技术手段治疗,比如让发烧孩子多喝水、冷敷等,儿科的收费自然也就偏低。
多地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加试加分吸纳新人加入儿科也是无奈之举。记者随机采访了安徽、医院今年参加医师执业考试的“准医生们”,大部分考生均表示不会报考加分考试。 从多地考试院反馈回的信息,报考加分考试的考生寥寥,甚至还有不少报了名但人却根本未到考场。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方向东认为,政府财政长期投入不足,医院依然要靠自己创收才能维持运营,有“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的说法。他建议,政医院的投入,特别是要给予儿科等创收能力较弱的科室一些倾斜,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为孩子看病。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