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GMs进修学习心得
初次接触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年的10月。当时我们科主任参加国内首次GMs培训学习班归来,他兴致勃勃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GMs,及在超早期评估中的意义。还给我们带回来了杨红主任编著的书《脑瘫儿的超早期筛查技术—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这是一本好书,让我迫不及待地要寻找的其中的“秘籍”。接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我科率先在广西开展了GMs评估,也申请了一些相关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也积极努力配合科室开展GMs评估和随访工作。然而自己对于GMs评估仅是略知皮毛,不知其精髓。我一直很渴望能够参加GMs的培训班学习。我明白要成为一名GMs评估人员,是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为了更好提高我院的高危儿早期筛查评估水平,科室计划要派出更多的人员学习GMs评估技术。医院和医院康复科杨红主任沟通后,我有幸在年7月份赴上海进修学习,这对于我来说实属难得。感谢各位院领导及科室领导能给予的机会,也感谢医院康复科老师们的倾囊相授。
在进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与老师同事们和睦相处。这次进修我以学习GMs相关知识为主,收获颇丰。现将这个月学习总结如下:
01全面学习了GMs的相关知识:熟悉GMs的拍摄要领、录像的剪影及存储、GMs系统信息录入、家长知情同意书、体格检查等。这将为今后参加GMs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02赋瑞GMs儿科诊疗系统让我再次感受到信息网络的强大和重要性:该系统可以完整记录评估儿童的高危病史、各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多次的评估录像及评估结果。这对于临床观察、科研资料收集提供了便捷。不仅如此,诊疗系统还开通了远程网络会诊。对于疑难病例,邀请杨红主任进行远程会诊,让身在外地的宝宝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杨教授的专业评估及建议。这样既可以减少患儿家长精神及经济负担,以及外地就医的不便;也可以提升申请会诊单位的GMs评估水平。
03掌握了GMs新生婴儿脑发育风险自评系统使用:该系统是杨红教授建立,适用于家长在家庭中对宝宝进行脑发育风险自评。自评设备简单,家长只需在手机上进行。适用于宝宝出生后到4月龄以内(纠正月龄)的新生婴儿,尤其适用高危儿。家长可以通过多次的自评更好了解宝宝脑发育情况。该自评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自评系统会提供自评建议,让家长学会对宝宝脑发育风险自评,及早发现宝宝发育问题,利于专科随访和早期干预。
GMs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与GMs培训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更新知识,方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更好做好GMs评估,提升GMs的评估质量对于我们科室来说是一大挑战,也将会是更好的机遇。今后我科GMs的提升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我科GMs评估设备较为原始,仅为录像设备,电脑,存储硬盘。这不利于原始资料的保留和科研临床资料收集,亦不利于远程会诊。我们当务之急是引进赋瑞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通过杨教授远程会诊,可以不断提高我科的GMs评估的准确性,争取早日成为GMs中级会员认证单位。进而参加GMs高级学习培训班,提高GMs评估的质量。二、我科以往GMs评估是单人完成。杨红教授带领的团队对每一例宝宝的评估均由两名评估者分别完成GMs的初评、复核。初评和复核存在不一致时,进而组织多人的讨论及总结。可以极大的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在今后的评估工作中,我们将加大GMs人才梯队的建设。评估将实行初评、复核,对于疑难病例及有分歧者,将邀请杨红教授进行远程会诊。三、继续将GMs在广西省内推广应用,加强广西各市县级妇幼保健院(尤其医疗体单位)的GMs知识普及及应用,加强院内外的医疗转诊。同时将GMs自评APP在临床推广应用,教会家长如何学会更好自评,提高自评的质量。四、加强GMs科研课题立项和科研合作,与杨红教授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虚心求教,争取能够医院科研合作单位之一,不断提升我科的GMs评估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五、积极努力制定适合广西高危儿的神经发育评估、随访的操作常规和流程;建立适合广西的高危儿筛查、分级管理制度、随访登记系统。合理管理高危儿。筛查出发育异常患儿及早干预,减轻后遗症;筛查出正常高危儿定期随诊,指导家庭干预,减少其家长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进修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进修的学习很充实。进修学习极大的开阔了我的思维和视野。老师们浓厚的学习氛围,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不断激励我掌握更多新的理论知识及新技术,同时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学无止步,我决心把更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院及科室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而努力。作者介绍:
林小苗,副主任医师,世界中联中医儿科保健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小儿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医院进修学习。曾多次参加国家儿童认知康复、语言诊治培训学习、美国资深的言语及语言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学习等。擅长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言语语言专科疾病、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低下、高危儿早期干预等。主持参与多项课题,发表国家期刊核心论文十余篇。
文/作者:林小苗编辑:孟凡喆、高和荣审核:汪军、朱晓芸、杨红医院康复科新浪微博:我们的甜橙树自评指导孟老师: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