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的儿子,差点连大学都没考上原来

时间:2022/3/14 14:45:45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吗?01

你敢信么?

复旦大学教授的孩子,高考竟然差点连大学都没考上!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称“复旦哲学王子”,本人十分有才华。

可就这样一位厉害的教授,他的儿子却是个学渣。

王德峰教授和很多家长一样,从儿子出世那一刻开始就对其寄予了厚望,想着孩子未来能超越自己。

为了将儿子培养成才,从幼儿园到高中,他精心为儿子挑选了最好的学校。

他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然后大学和自己一样就读于复旦大学。

所以在儿子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他第一时间就给复旦大学招生办打了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是否能进复旦。

因为当时复旦有优惠政策,只要教职工的孩子分数超过一本线一定的分数,就能进入复旦大学。

原本打电话时他是十分激动的,但是听到对方的回复后,王德峰教授整个人都懵了。

招生办的人告诉他:

“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没有大学上了。”

听到这样的结果,他直言自己一时间难以接受。

骑车在路上绕了三圈,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然后他检讨了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哪里没做好。

结果,他发现,其实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挺多的。

而这些自己没做到位的地方,其实都围绕着一个点那就是:

“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其实,很多家长出于父母的本能,都会给孩子制定一个理想的人生路线。

只是这条路再美好,不适合孩子,再多的付出都是徒劳。

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明白:

孩子的人生,孩子才是主角。

父母责任是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好地过一生,而非定制孩子的人生。

02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

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黄执中说:

“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只是每个人对于“美好”的定义都不同。

此前,有这样一则新闻:

杭州一位妈妈,自儿子5岁上小学开始,她对儿子的标准便是考试要考分。

哪怕儿子就差2分满分,她都会觉得孩子十分愚钝,同时也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就这样,最终她确诊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其实,对不少家长来说,98分已经很好了,次次要求孩子考试满分,实在过于追求完美了。

作为家长,给孩子定一个高标准很简单,可能就一句话的事。

然而孩子作为执行人,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孩子尽全力也未必能达到父母设定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在《正态曲线》一书中表明:

特别聪明和特别笨的人极少极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聪明人的孩子大多也没那么聪明。

家长用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高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苦,自己也苦。

着实没有必要。

03

之前,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自己女儿是学渣的视频火了。

他直言女儿和自己相比,差的太远了!

他说自己和老婆两个人都是学霸,但是女儿考试却是考倒数。

对此,他也很无奈。

然而无奈归无奈,在面对“能否接受孩子平庸”这个问题上,丁教授非常坦然地表示:

“那完全可以接受,那必须接受,大概率她肯定上不了我这个学校,95%上不了。”

他说如果父母智商高,孩子智商也高,那一代一代,就要戳破天了。

所以,清华北大教授的孩子,智商相对普通很正常。

其实不管家长优秀与否,孩子很大概率都会是一个普通人。

家长只有认清这个真相,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就像丁延庆教授,起初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他也曾逼着孩子去学习。

但是后来在慢慢接受孩子的平庸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在孩子将“君子豹变”说成“君子泡面”时,他不会觉得是孩子太笨。

反而把女儿一顿夸,觉得这个词改得很有趣。

就这样,后来女儿再各种改词语,他也不会多么生气。

因为从学渣的另一面看,孩子这般也很有趣。

有趣,也是一种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只将目光锁定在学习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接受孩子的平凡之处,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拥有美好的人生。

04

清华大学刘瑜教授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曾刷爆朋友圈。

在演讲中,她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那么多马云、那么多朗朗、那么多姚明?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这句话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

万一我女儿是个旷世奇才,我肯定也会偷着乐,但是到目前为止,我那个朋友是对的,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也想变得更加优秀。

那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呢?

成绩好?智商高?情商高?

都不是!

优秀的标准不是与他人对比,而是和自己比。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超越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就是优秀的。

所以,家长们,与其给孩子定一个超高的标准给孩子施压,不如以平常心陪孩子一起进步。

相信在家长耐心的引导下,孩子会越来越好的!

本文图片和视频素材综合于网络。

本文为米小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1307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