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科技的繁荣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科技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少儿科幻正在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本期嘉宾
马传思
少儿科幻文学代表作家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理事,安徽省作协会员。
主要作品有《冰冻星球》《奇迹之夏》《蝼蚁之城》等。作品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八、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金奖等,入选中宣部“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国家新闻出版署“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中国出版协会“年中国30本好书”等。
访谈精彩摘要
主持人: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少儿科幻作品的涌现,可否给我们科普一下少儿科幻?相比于成人科幻,少儿科幻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马传思:少儿科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门类,它的一个特征就是跨界。换句话来说,少儿科幻是介于成人科幻和儿童文学之间的一种文学门类,一种边缘文学。
那么所谓少儿科幻其实很容易理解,它指的就是专门为青少年儿童朋友们去创作的科幻小说。那么科幻小说里边怎么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儿童朋友们特地创作的科幻小说呢?这就涉及到少儿科幻和成人科幻在价值取向上的一些区别。
成人科幻更多的是进行一种思想实验的工作,对未来社会的预演,对外星探测的这种猜想等等。而少儿科幻也带有思想实验的色彩,只不过因为它是专门为青少年儿童朋友们去创作的,所以一定要和少年儿童朋友们的心灵的成长,智慧的发展要关联起来。
所以少儿科幻有它独特的价值,那就是它要有利于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他们的想象力开发,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世界、对未来、对宇宙的好奇心。
所以这个和成人科幻纯粹追求思想实验的价值取向差别非常大,于是也就导致少儿科幻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和成人科幻创作的维度角度都有区别。
主持人:那应该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爱上科幻?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可不可以纳入到少儿科幻的范围里面去?
马传思:我们讲的童话还有神话,和少儿科幻小说有一个共通之处,都属于幻想文学。
同时少儿科幻有它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它的幻想一定是建立在某一些科学知识或者是科学理念、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去展开故事。
少儿科幻整体的发展而言,一定要不断的去开拓边界,怎么样去把神话童话中一些优秀的元素纳入到少儿科幻里边去,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探索。
比如说怎么去把中国上古神话,甚至包括我们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优秀的这些童话的元素纳入到我们的创作里边,是值得我们作家们、少儿科幻、作家们去尝试的,而且我相信只要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个方面取得成功的探索,一定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那么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我记得罗杰·泽拉兹尼创作过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叫《光明王》,就是以印度的神话传说、神话体系作为背景,创作的一套强力幻想作品。
主持人:从创作少儿科幻小说的层面,您觉得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马传思:少儿科幻和成人科幻由于针对的读者对象不一样,读者对象的这种知识结构、生活体验都差别非常大。
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住一点,针对青少年儿童读者创作的科幻小说,它一定离不开我们所谓的童年视角,也就是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用他们看待世界的这种眼光去讲述故事,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有亲近感,容易产生代入感,这是一个方面。
对于年龄段过低的小朋友,如果我们纳入了太多的科技知识,甚至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把许多的科技知识、科幻创意直接塞在里边,可能他们读起来难度会非常大。
在阅读层面,对于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成长期的小朋友来说,可能我们更多推荐他们去读一些带有某一些科幻设定的人文性的少儿科幻作品。而对于知识结构更加完备一些,生活体验也更多一些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我们推荐他们可以去阅读一些这种硬核的科幻小说,核心科幻。
未来者说简介
『
想象力是人类原始的天赋与能力
它帮助人类创新,创造,突破认知的边界
但想象力并非独立存在,它与更多元,更丰富的知识集群相互联系
我们才能看到想象力源源不断的产生
』
《未来者说》是由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中国科幻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诸小时策划的一档科幻公益微访谈栏目,得到了国家科协、腾讯科普以及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的共同孵化以及科幻科技界很多人的支持。
年,《未来者说》推出特别版《创想先锋》,聚焦前沿科技与科幻产业,节目得到深圳市南山科协的立项支持,《创想先锋》也成为又一档科学微访谈IP项目。
第二季,《未来者说·创想先锋》将继续以想象未来为核心,从科幻,科普,科技,教育,想象力,城市,文化等多维度进行未来的思索,邀请走在各行业前沿的佼佼者,探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议题,表达他们对于现在及未来的观点和态度,触及未来的边界。我们也将探索更多有趣的节目表现形式,希望在带给观众思索的同时,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未来者说·创想先锋》栏目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