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20.html
新冠疫情已经一年多了,受疫情影响,学校停课,幼儿园放假,孩子们都是在家上网课,家长承受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当孩子生病时,发热要去发热门诊看,住院还需要核酸检测。家长的神经都时刻紧绷着,孩子们的微小不适都会被家长无限放大。诊所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儿科专家的建议,告知家长在疫情期间该如何育儿。
情绪控制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家长不能上班,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孩子生病看病难等问题,铺天盖地的信息,让家长非常焦虑,我们想说:您是父母,天塌下来你也要为孩子顶住!只有你镇静下来才能让孩子消除焦虑,感到安全。
中国有句俗语:“为母则刚”。现在年轻的一代人,从备孕开始就在不断学习,在网上查找资料,参加不同的课程培训,希望对孕育,育儿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毕竟不是医学毕业,对医学知识了解的也是一知半解,加上不同学派,不同医生的说法不同,让家长非常焦虑。
在孩子生病时,首先需要保持镇静,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特别是对待生病的孩子。
★最好的做法是:认真记录孩子的病情变化,与医院做好预约,去医院时带好孩子需要的牛奶,水,尿不湿等用物。
★在医生看诊时:和医生有充分的交流,记录下医生叮嘱的事情,记录用药方法,和护士询问孩子护理需要的注意事项等。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孩子一生病就希望治疗能药到病除,这是很难的。所有疾病恢复都需要过程,一般感冒的恢复期也要3~5天呢。所以孩子生病了,父母首先要镇静,然后和医生护士一起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医治:
01
急性病
儿童最常见的两大类疾病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其实这些症状都是机体保护性反应的一部分:
●发热—会使身体一方的战斗力增强,而使病原微生物一方的致病性降低,这样就利于机体把致病菌杀死。孩子发热了,家长不要过于担心,特别是用了退热药,孩子体温降下来几个小时又升上去了,家长就会很着急,这就说明机体在和致病微生物战斗呢。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定期服药,不出现高热惊厥就不要太担心。
●咳嗽—对气道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轻度偶发的咳嗽,会随着痰液排出而自然缓解,抑制咳嗽可能会导致分泌物滞留,甚至可能出现有害的气道梗阻。当孩子出现咳嗽,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拍背,加速痰液排出,要尊照医嘱正确使用雾化吸入给孩子化痰,帮助排出。
●呕吐、腹泻—也是机体想尽快将胃肠道内的感染或者不洁食物排出的一种生理反应。
对于以上这些症状,我们需要采取的对症治疗就是在发挥机体这些保护作用的同时,尽可能防止其产生的不良结果,比如呕吐腹泻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尿少,皮肤干燥等出现脱水情况,并及时纠正等。
02
慢性疾病
对于一些慢性病,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甚至预后不太好的疾病,家长们更应该冷静下来理智地配合医生治疗,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习惯养成
对于所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无外乎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对此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减少传染源
孩子生病以后应尽可能在家休息,避免去学校或日间托儿所,对于流感等传染病国家有明确规定,应该“直至症状发作后至少7日或者在不使用退热剂的情况下,发热消退后24小时(两者中选择时间更长的一项),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这里再提醒一下,流感、麻疹、猩红热等疾病和新冠肺炎一样均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医生需要依法报传染病卡,家长需依法配合,不能隐瞒病史。
02
切断传播途径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流感病毒;
●家里应保持经常通风,开窗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很好的方法;
●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特别提醒家长们,太小的孩子(婴幼儿)也尽可能别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美国统计20%的人在乘飞机后1周内患有感冒,发病率是居家者的4倍;
●教给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的礼仪: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
●尽量不和他人握手或有其他肢体接触。美国一项统计显示,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用手擦完鼻子后与他人握手或使用门把手,这应该是“鼻-手-手-鼻”循环传播的元凶;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病毒和细菌可在桌子、门把手和其他表面上存活至少数小时以上,您永远也不会知道何时可能接触到病毒或细菌;
●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尽可能避免共用特别是和孩子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饭时不喂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不直接用嘴吹凉食物等等;
●让孩子们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现在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大家一定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这段时间正是孩子和家人亲密相处的难得时光,希望家长们利用好,带领孩子一道闯过难关。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