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

《中医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和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和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和辨证论治”的内容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搜集整理如下:

  发病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传单时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年长儿及青少年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多散发或小流行。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的很少。本病病程长短不一,自数周至数月不等,有并发症者病程较长。预后一般良好。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

  辨证论治

  1.邪犯肺胃证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咽红疼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颈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见皮肤斑丘疹,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代表方剂:银翘散。

  2.气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肿大,甚则溃烂,口疮口臭,面红唇赤,红疹显露,便秘尿赤,淋巴结或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痰。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

  3.痰热流注证

  证候:发热,热型不定,颈、腋、腹股沟处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重,肝脾肿大,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

  代表方剂:清肝化痰丸。

  4.湿热蕴滞证

  证候:发热持续,缠绵不退,身热不扬,汗出不透,头身重痛,精神困倦,呕恶纳呆,口渴不欲饮,胸腹痞闷,面色苍黄,皮疹色红,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黄不利,舌偏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

  5.正虚邪恋证

  证候:病程日久,发热渐退,或低热不退,神疲气弱,口干唇红,大便或干或稀,小便短黄,咽部稍红,淋巴结、肝脾肿大逐渐缩小,舌红绛或淡红,或剥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生津,兼清余热。

  代表方剂:气虚邪恋,竹叶石膏汤;阴虚邪恋,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END

张博士医考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cjjb/92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