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病花销大保险来兜底成都

时间:2020/8/5 16:41:53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7月8日,人民日报第18版刊文《看病花销大保险来兜底——成都引入保险工具激励分级诊疗,解决“门诊费用高,儿科用药贵”等问题》。

编者按:年7月8日,在第7个“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到来之际,人民日报第18版“财经眼”栏目刊登《看病花销大保险来兜底——成都引入保险工具激励分级诊疗,解决“门诊费用高,儿科用药贵”等问题》一文,为众惠相互推出的“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互助计划”点赞!

同时,人民日报记者还采访了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探讨了保险服务“大健康”战略的天然优势,鼓励保险公司探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为居民提供更好地健康服务,并以《让参保群众敢看病少得病——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为题,全文同版刊登。

以下为《人民日报》报道实录原文:

《看病花销大保险来兜底——成都引入保险工具激励分级诊疗,解决“门诊费用高,儿科用药贵”等问题》

记者:王明峰

走进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上“华西妇儿联盟”的标志非常显眼,循着标志指引,记者来到联盟医生专属工作室。

工作室经过装修,墙面色调、室内布置都很温馨,明显不同于普通门诊室。

“来,伸出小手,让阿姨看看。”医生侯艾桦正在给一个小女孩做检查。随后,她拿出听诊器在孩子的前胸后背听了听,笑着说,“没事了。”

刘女士一边安抚好动的女儿,一边转身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孩子手掌心起了湿疹,经过侯医生诊治,现在好多了。”

侯医生向刘女士询问了一些情况,开了点外敷药,又做了进一步的指导。

不用交钱,刘女士去药房取了药,直接带着女儿去卫生中心游乐场玩了。

原来,刘女士参加了“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互助计划”。这是一款互助型保险产品,每年只要交元保费,全年就可免元门诊费。

年,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医院等机构发起设立儿科医联体“华西妇儿联盟”,开展儿科分级诊疗试点,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医院的信任问题,我们对联盟医生进行严格的考试认证。通过认证后给医生授牌,针对50种儿科常见病进行培训,联盟医生也通过线上教学APP反复学。遇有疑难危重疾病情况,联盟医生还有转诊绿色通道,通过转诊信息平医院的专家号。”医院院长刘瀚旻说。

为解决“门诊费用高,儿科用药贵”等问题,成都高新区坚持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补充,探索引进商业保险第三方服务,来提高参保患儿报销补偿标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以众惠相互保险“宝无忧家庭医生互助计划”为代表的系列保险产品,通过定期收取固定保险费用,向被保险人提供家庭医生医疗服务和医保报销目录外的补充报销保障,有效解决患儿家庭门诊及用药负担。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会通过费用奖励等手段,医院开展24小时门诊、家庭医生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获得很多患儿家庭认可。

据介绍,针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原少儿互助金)元的门诊报销上限,“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互助计划”提供无门槛的元门诊费用直赔,社保保障范围也更广,涵盖了住院医疗费、特定门诊医疗费、门诊手术医疗费、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等,并包含了社保目录外的自费药、进口药、护理费等内容。该计划对少儿互助金报销后的剩余部分进行有效兜底,最高保障可达万元,避免罹患重大疾病的患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截至目前,“华西妇儿联盟”已覆盖成都9个区县8家妇幼保健院和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都人次轻症儿童提供线上预约、标准化看诊及支付结算体验,近1.5万人次的基层就诊量中仅1.2%患儿转诊到华西附二院。试点区域中,基层儿科看诊人次同比增长79.8%,次均看诊费用55.68元,同比下降34.2%。

“通过互助保险形式,打通筹资、支付、激励环节,推动联盟产品形态、各方分配机制、患者风险兜底、机构筹资造血、医生绩效激励等各相关环节最终落到实处,形成全链条管理闭环,可以推广到健康管理的更多领域。”刘瀚旻表示。

《让参保群众敢看病少得病——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

记者:曲哲涵

保险业服务“大健康”战略有天然优势

记者:保险产品可以对人们因疾病、残疾、身故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与健康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保险业在服务“大健康”战略,提升居民健康消费质量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朱铭来:保险公司在服务“大健康”战略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保险业掌握着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数据,能为“大健康”战略提供技术支撑。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投保、理赔、疾病发生率、发生年龄等数据。近几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政府委托保险,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与社保业务系统的对接,又获取了参保居民的健康数据,实现了社保理赔数据与商保理赔数据的实时互联,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创新发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医疗新业态,提供了完备的基础数据支撑。

保险业资金支付能力较强,能有效提升“健康产业生态圈”运行效率。健康产业生态需要“医保药健”四方合作共赢,即医院、保险、药企、健康管理,在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时,实现数据通、系统通、客户通和利益协同,打造自己的闭环生态圈。

保险机构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网点广布,参与到健康产业生态圈后,作为支付方能使参保者更快地获得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为了减损,会运用技术手段督促医疗服务方减少过度医疗行为,督促健康管理服务切实履责,提高参保人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让参保人受益。

推动全周期健康服务,让参保群众不仅看得起病、看得了病,还要少得病、不得病

记者: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相关政策,助力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大健康”产业。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

朱铭来: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健康素养提升等因素,拉动了居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也推动保险业积极布局健康养老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以自建、参股、战略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入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包括线上医疗咨询、医院诊所、智能硬件、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推行“医养融合”,共联,共建,共享医、养、药、护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保险公司在健康服务端的探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保障意识,也促进了传统保险保障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健康险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1至5月,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3.3%。

以往,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意在增强居民健康消费支付能力,近年来的探索,则侧重于“供给侧”——以“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的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不仅让参保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了病,还要让参保群众少得病、不得病,这正是保险业服务“大健康”战略的着力点。

记者:更有力地提升居民健康消费意愿、消费质量,保险业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朱铭来:有三方面工作亟待推进。

一是实施健康干预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通过认知干预,激发居民自主进行疾病预防的意识,这不同于简单的科学普及,应该做到精细化和个性化干预,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测评的方式,明确干预对象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家对自身的健康认知,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预防项目。

还有一种是定向干预,即对目标人群提供定向健康干预服务。如筛选出老年人的重点疾病与重点人群,通过对其身体状况、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优先需要,以此建立一系列标准化的整合型服务路径,包括诊断标准、服务标准、转诊标准、预防服务等。

二是进一步落实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加速保险与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

近日,国家卫健委、银保监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保险业接下来还应大胆实践。

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信息大数据”的建设,为未来促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医疗新业态,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cjjb/790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