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让抱,袁咏仪找心理医生才找到根源

时间:2024/3/3 13:51:29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你家孩子也曾经不让你抱吗?

袁咏仪在某节目中提到,她的儿子有一段时间拒绝让她抱,当作为妈妈的她,伸手想抱儿子时,却被儿子直接推开,让她很伤心。后来找心理医生帮忙,才让亲子关系变好,原因是妈妈过于自我,忽视孩子内心。

幼儿说也经常收到一些父母的留言,比如有些妈妈下班回到家想抱孩子却被拒绝;有些孩子在前一分钟还玩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让爸爸或妈妈抱;甚至有些孩子平时是妈妈带的,突然在某一天开始就不让妈妈抱……

▲“抱抱”,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情感需求

无数父母对哭闹宝宝束手无策,美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儿科医生,名叫RobertHamilton,他向父母们支招“魔法抱抱”。具体做法是一只手托着宝宝的下巴,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屁屁,然后45°角度轻轻摇晃,宝宝便立即停止哭闹。

为什么会这么奇妙?因为“抱”,是宝宝们与生俱来的情感需求,所以,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被抱。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孩子拒绝被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抱?

1、对孩子缺乏陪伴

对应情形:孩子经常不让爸爸/妈妈抱。

有一位妈妈说,她休完产假就上班了。平时白天上班,晚上为了保证睡眠,就让姥姥跟宝宝睡。后来她还被外派工作,经常出差,有时2,3周都见不到宝宝一次。后来有一天次,姥姥带着宝宝在门口等待她回家。妈妈开心地伸手想抱宝宝时,宝宝竟然往姥姥身上躲,让她很伤心。

孩子经常不让妈妈或爸爸抱,这种情形往往是缺乏陪伴导致。有些妈妈总以为,“有奶便是娘”,“自己生的,孩子自然就会跟自己亲”,“跟自己不亲,一定是老人使坏”……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小朋友很现实——“我需要陪伴时,谁在我身边,我就会跟谁亲。”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小的肢体接触形成的,比如妈妈拥抱、安抚、亲吻宝宝等亲密行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家庭亲子关系研究者迪克.西梅耶经过研究发现,当爸爸或妈妈拥抱宝宝时,肢体碰触能让亲子双方的大脑分泌催产素,不仅给宝宝带来安全感和愉悦感,大人也会产生知足感和幸福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那些不注重陪伴孩子的父母,孩子也缺乏对他们的信任,也缺乏亲密的情感关连,所以孩子不让抱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孩子的自主意识较强

对应情形:前一分钟与爸爸/妈妈还相处融洽,突然不让抱。

客厅里,一位小女孩要把小手伸进水壶里玩水,被妈妈及时阻止和批评。妈妈说:“水壶的水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洗手的,洗手应该走到洗手间。”但是,当小女孩从洗手间洗手回来时,妈妈想抱女儿,小女孩把小手挽起来,一副气鼓鼓的生气的样子,接着一转身,就让爸爸抱了。妈妈觉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平时与爸爸/妈妈相处融洽的孩子,因为某件事情,突然不让抱了,这是孩子自主意识较强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第一逆反期”,大概发生在3-6岁,这仅仅是平均数,因为有些孩子会早一些经历,有些孩子会稍晚一些。在这样的逆反期中,孩子会要求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就像上面的小女孩,由于被妈妈批评不能把手伸进水壶,便导致了拒绝被妈妈抱的行为结果。不过这种情形下的“不让抱”是暂时,只要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爱孩子,当孩子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cjjb/1439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