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朱逞,医院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年,朱逞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毕医院,在内分泌科创始人颜纯的指导下,专攻儿童内分泌专业。40年过去了,朱逞依然坚守在儿科一线。“医院还有淡旺季;现在是淡季不淡,暑期更忙。”
资料图:阎彤摄
每逢门诊日,早上不到8点,朱逞就坐在诊室里等待患儿和家长;一天的门诊结束时,这位72岁的老专家依然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走起路来步履矫健。
随身带着“百宝袋”出诊
上周二是朱逞的门诊日。来到诊室,刚刚坐下,她就把一个灰色的布袋子摆在桌上,这是她的“百宝袋”。袋子里面除了常用的听诊器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宝贝”。
“这根软尺,是用来量腰围的吗?”听到记者这样的提问,朱逞笑了:“尺子当然可以量腰围,但在内分泌门诊还可以用来给孩子量头围和颈围。”朱逞解释说,甲状腺亢进的孩子会有脖子粗大的情况,需要掌握患儿的颈围数据,“初诊复诊都能用上。”
“百宝袋”里还有两张曲线图,这两张图分别为中国2到18岁男童/女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孩子到底身高体重是否达标,在同龄人中处于何种水平,对照曲线图一目了然,这也是朱逞一天门诊中最常用的工具。
“百宝袋”里还有一串黄色的木珠,这一串木珠每个珠子的个头儿都不一样,珠子上还印有数字。朱逞告诉记者,木珠是男孩的小“蛋蛋”,珠子上的数字是睾丸的容积。“现在我基本上不用它了,因为这么多年的经验,一眼就能看出男孩小蛋蛋的容积。”
“百宝袋”里还有朱逞自制的手写表格。她说,儿童用药非常精确,绝大多数药品都是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使用量的,但也有一些药需要根据孩子的体表面积来计算使用量。为了节省时间,朱逞根据孩子的体重提前算好了体表面积,自制了一张表格,随身携带,随时使用。
这个“百宝袋”是朱逞出诊时的好伙伴:出门诊时,她会将工具一件件拿出来,放在最顺手的位置;一天门诊结束时,她会细致地收好。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为的就是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