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3/6012.html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麻杏石甘汤儿科应用经典巨作《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幼儿体质呈稚阴稚阳的特征,容易发生外感疾病,通过儿科疾病谱不难看出,经方广泛应用于儿科治疗。就目前来看,仲景方应用于儿科疾病的疗效良好,且应用广泛,对经方适应症的扩展帮助很大。本文就《伤寒论》的方证问题展开讨论。
1
透过病机认识适应症
《伤寒论》作为一种纲领性著作,条文所提到的几个病症可以看成是某种病机的代表,不能当作所有的临床病症,应从病机的角度展开对该方适应症的认识,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辨证施治。本文将从儿科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看《伤寒论》的方证特点。
2
条文所描述只能代表病机
在《伤寒论》中,关于麻杏石甘汤的记载并不多,当患者表现为喘促时以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控制。从条文描述不难看出,麻杏石甘汤只能应用于喘证治疗。然笔者愚见,这里所描述的“喘”不仅为咳嗽气喘之类,还包括肺失宣肃与肺经郁热,除了气喘,还应伴有痰与咳嗽等症状。由此得知,但凡肺失宣肃与肺经郁热证候,均可用麻杏石甘汤。
从病机展开分析,不难把握仲景方证之精髓。我们在参考条文的时候,不能只看条文描述的表面现象,应该深究其内涵,对症下药。在《伤寒论》中,我们应以这种方式去理解,探究仲景辨证施治的根本,实现临床医学的灵活应用。
3
临证应用
把握麻杏石甘汤证病机,灵活运用。儿科临床常以麻杏石甘汤来对幼儿哮喘、肺炎、气管炎以及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治疗,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基本方,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伤寒论》条文记录的应用范围,根本机制依然符合仲景方证。下面以常见典型病例进行说明。
3.1.哮喘
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加之其慢性病症,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中医辨证将其分成两大类:发作期以及缓解期。发作期属实证热证,多表现为寒热、汗喘以及热喘错综复杂型。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的亏虚。由于中药的疗效偏慢,通常情况下,对发作期采用西药进行平喘治疗,但通过实践证明,如果对部分哮喘患者辨证准确,以中药治疗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临床上以麻杏石甘汤治疗患者的热性哮喘。
[例一]某男,4岁。反复发作哮喘2年有余。由于受凉感冒导致流涕、咳嗽,口服螺旋霉素以及清热解毒液仍未见效,到本院就医。症见:气喘、咳嗽、烦躁、鼻煽、喉间痰鸣。查体:R35次/min,P次/min,T37℃,呼气延长、舌质暗紫、脉滑数、三凹征明显。确诊支气管哮喘。辨证热喘。以舒喘灵以及氨茶碱进行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4g,杏仁6g,石膏30g,代赭石15g,甘草3g,全栝楼10g,苏子9g),4剂后,咳喘得到缓解,经过调理,最终痊愈。
3.2.肺炎
作为小儿肺炎治疗的基本方,无论小儿是风热闭肺还是痰热闭肺,都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很好,并得到广泛认同,与仲景之论述相符。在临床中,肺失宣肃与肺经郁热患儿均以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
[例二]某男,3岁。咳嗽发热5天,口服清热解毒液、退热片后,病情没有出现转机,随着病情的加重于我院就诊。查体:R26次/min,P次/min,T38℃,咳嗽发热、舌质红、指纹紫滞。胸片:肺部纹理增粗,片状阴影。确诊为支气管炎。辨证风热闭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2g,杏仁6g,石膏15g,丹参9g,甘草3g,柴胡6g,淡竹叶4g,金银花6g,款冬花6g,紫苑6g),2剂后,咳嗽发热痊愈。3.3气管炎与支气管炎气管炎与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痰,多于感冒后继发,临床辨证风热犯肺造成的肺失宣肃,如表证,则以桑菊饮加减进行治疗;如无表证,则以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
[例三]某男,4岁。1周前感冒,通过治疗后发热与鼻塞缓解,但咳嗽依旧,经红霉素治疗后无效来我院就诊。症见:咳痰、烦躁、口渴。刻下:咽红、呼吸音粗,舌质红。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确诊为支气管炎。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g,杏仁6g,石膏20g,款冬花6g,紫苑9g,甘草4g),3剂后,咳痰痊愈。
参考文献略。
本文选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