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m.39.net/news/a_8052401.html
00年,具有多年历史的德国图宾根大学宣布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大学。
参加儿童大学的是8岁~1岁的孩子们,由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最权威、最顶尖的科学家们亲自担纲为这些“小大学生”们授课,用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专业地、多角度地、深入浅出地讲述孩子们最关心的那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问题。
图宾根儿童大学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德国本国和世界各地举办儿童大学的热潮。同时为了惠及更多孩子,图宾根儿童大学的课程也集结成《儿童大学》系列图书出版。
这套书多年前被引进中国,而这一次由出版社再版,书里的内容严格按照当时课堂上的讲解呈现了出来,有趣有料又严谨,既启发孩子思维也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
以下是我为《儿童大学》写的序言,诚挚地把这套书推荐给每一个孩子。
当孩子们还拥有宝贵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时候,会追着大人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星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而女孩争吵不休?为什么蝙蝠用耳朵“看”东西?为什么数学家不会计算?为什么医生能治病……有时候,我们会凭经验和孩子聊一聊,或者一起去查资料。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和孩子交流这些连我们也不懂的东西。于是,干脆敷衍说:“好好学习,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但孩子长大后,就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为什么”了。而我们却在无意中打击了孩子提问和思考的积极性。其实,前面提到的问题是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大学——德国图宾根儿童大学里的孩子们提出来的,而解答就在这三册书里。但我不是要谈论问题或答案本身,而是要聊一聊儿童大学这一模式对儿童学习可能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三册书每册大概有八个大问题,也就是每个章节标题,但当时一定有比这多几十倍的问题,为什么最终选出这些问题与解答集结成书,我认为这很值得探讨。虽然我觉得提问的能力是人类最高级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问题和所有孩子都值得尊重。有时候孩子问的是假问题。假问题要么想刷存在感,要么想秀知识。比如,我怎么能每天好好地上学呢?这是刷存在感。每天应该几点钟上学,一共要坐多少种交通工具?这是秀知识。但是,人为什么要上学就是指向的元问题。这是在一个人“无知”的状态下,从他的本能和自身体验,对世界提出的一个问题。仅仅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而言,德国大人对待孩子们问题的态度让我非常惊讶。他们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真问题和元问题,并邀请领域内顶尖专家教授解读。有德国最高科研奖莱布尼茨奖获得者、巴登-符腾堡州功绩勋章获得者、欧洲童话奖获得者等,甚至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儿童大学上课现场有一本书中有一个经济学问题,题目是: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回答者是图宾根大学校长,他是经济学家。他把人类的分类、经济的起源、金钱对人的生活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差别等内容,全部都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放进去。我猜他的教案应该是做了很久很久。因为这个问题根本无法通过一个周末讲清楚,更不用说回答一个问题了。这个就是筛选出好问题、元问题,将行业里面最精深的东西,用浅白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这些大人非常值得尊重,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按照兴趣学习,这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人生价值的源泉。他们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乐趣,让每个人自由选择,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矮化孩子,没有低估孩子的能力,而是用启发的方式探索儿童思考深度、广度的可能性。这也许能促使我们成人思考:儿童究竟可以学多深?多广?专家究竟可以讲多浅?我们国内目前也有很多APP在做类似课程,请教授为孩子们讲课。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孩子也实现了在儿童大学上课。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教授都能回答好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大人其实不分是不是大学教授,之所以不能进行一个好的传播,原因都是类似的。第一就是不愿意尊重儿童,不愿意按照传播的规律、更能走进他人心里的规律去训练自己的讲述能力。第二就是个人能力不行,真正的大家很少用术语,因为他懂得本质是什么,他急于要告诉读者真相是什么,但二流分子却急于掩盖真相,所以会用很多术语。在儿童大学里,教授们的讲授有一套特别的“规则”。第一,除了孩子提问题外,教授讲述几乎是用悬念贯穿始终的,人是永远被问题牵引的,他们用一个接一个问题去牵住孩子。第二,不能进行大量互动。不能使用大量声光电的东西,因为会妨碍孩子深入思考。第三,要多用比喻和多用故事,这也就提醒教授们要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话语讲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比如讲一个重力的原理——万有引力,他们不会直接讲重力,而讲的是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因为他们掌握了直达本质的最简单直接的内容,所以不会用复杂的东西干扰孩子们对问题的理解。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是一个U盘似的回答。显然,儿童大学教授们的授课内容完全实现了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与单方面输出的讲授类课程相比,儿童大学的蓬勃发展完全向我们证明:在儿童教育领域,有不分年龄和知识多寡都共同重要的东西,儿童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U盘、计算器、解题器,他们完全可以直接解决内心最疑惑、最好奇的事情,而给他们疑惑问题的答案时,其实也给了我们成人答案:世界上有让所有人都热爱学习的教学方法,而这需要我们探索改变。现在,儿童大学的课堂内容终于要以图书形式再次出版了,我觉得这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