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科
孙春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复杂化,儿童哮喘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家庭的医疗问题之一,年全球哮喘患者多达3亿。儿童哮喘多于5岁前发病,好发于冬春季。
广医院儿科洪梅主任介绍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具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吸入过敏原(室内: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室外:花粉、真菌等)
3.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鸡蛋和花生等)
4.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5.精神因素:强烈的情绪变化
6.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7.气候变化
8.空气污染
9.冷空气
10.职业粉尘及气体
11.运动和过度通气
儿童哮喘的特点
1.哮喘发病的关键时刻是在儿童期,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和过敏相关,与肺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有关,与3岁以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关;
2.儿童哮喘的防治要抓“三早”——早诊断、早治疗、早除因;
3.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而不是惯用的抗生素;
4.儿童哮喘的病理变化处于可逆性阶段,必须防止发展到不可逆性阶段。
哮喘的治疗
哮喘治疗的目标: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2.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5.保持正常活动能力;6.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7.防止因哮喘死亡。
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慢性持续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做好自我管理教育。
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能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伴随的急性症状,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包括:1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3抗胆碱能药物;4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5短效茶碱等。控制药物是抑制气道炎症的药物,需长期使用,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包括: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2白三烯调节剂;3缓释茶碱;4长效β2受体激动剂;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6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
为了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1.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呼气峰流速、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用药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病情缓解后应继续吸入最小的有效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至少1~3年或更长
4.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包括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变应原)、避免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先药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优点是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吸入1-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吸入药有丙酸陪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在各级治疗中,每3个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巩固至少3个月,然后降级治疗,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果哮喘没有得到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避免变应原和其它促发因素等,此即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案
洪梅主任建议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家有哮喘儿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面对,帮助和带领孩子树立信心,面对挑战;
2.避免接触变应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的影响(吸烟、呼吸道感染和气候变化等);
3.建立长期治疗用药的观念;
4.积极配合医生找出急性发作的有效控制方法;
5.缓解期做好序贯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6.做好哮喘日记,提高生活质量。
发起活动
订制活动
联合推广
商业合作
E-mail:Jasen.h
fox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