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蛊惑术太小儿科,却摧枯拉朽

时间:2021/7/28 11:43:1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513/4622778.html
按:本文选自理查德·埃文斯《第三帝国的到来》(赖丽薇译),九州出版社,年版,第-页。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把这(注:即德国战败、签订停战协定)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罪恶”,他的希望全部落空,他的牺牲全都成了徒劳。听到消息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他踉踉跄跄回到房间,哭了起来。这无疑为他留下了可怕的心理创伤,年的记忆在他后来的思想和行动中将发挥关键作用。灾难是如何发生的?要寻求一个解释,希特勒急切地抓住了迅速传播开来的“背后一刀”的说法。他原先就怀疑和厌恶犹太人,此时更觉得他们肯定是罪魁祸首。他从舍纳勒尔、卢埃格尔瓦格纳等人那里汲取的不成熟的、混乱的观点和偏见,此时突然间形成了一种条理清晰、极度偏执的思维模式。他再一次认识到宣传是最佳的政治发动机:敌人的战争宣传,从外部瓦解了德国的意态;犹太人的宣传,从内部散布了怀疑和失败主义情绪。在思考这场灾难的过程中他所学到的是,宣传必须始终面向大众:一切宣传都必须通俗易懂,其知识水平必须要适应宣传对象中知识最有限的人。因此,想要发动的群众越广大,宣传中纯知识的水平就必须越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力非常有限,他们知识不多,但忘性极大。因此,一切有效的宣传,必须限定于极少的几个要点,还必须在口号中反复强调它们,直至每一位听众都理解了你想要借助口号让他理解的东西。而且宣传必须激发情绪,而不是理性,因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性情和态度都过于女性化,以至于冷静的说理对其思想和行动的影响,远远小于情绪和感情的作用”。最后,宣传中的观点必须是持续不变的,决不允许对己方的主张有一丝的怀疑,也不能承认对手的主张有一毫的合理之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cjjb/1145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