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诊疗水平、规范化指导各级临床医师的临床工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结合肺癌诊疗方面新进展和国际权威指南,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诊疗现状,制定、更新符合中国医疗现状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推出“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更新解读”系列视频,邀请肺癌领域顶尖名医,以线上视频形式对指南进行全方位解读。本期有幸医院的韩宝惠教授和南京大医院的宋勇教授,为我们解读年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中肺癌筛查的规范。韩宝惠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
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
副所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
主任
亚太医学免疫学会肿瘤分会
主委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审评专家
学术任职: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
主委
CSCO肿瘤NSCLC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临床协作中心(CSCO)
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
中华医师学会呼吸分会
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学会
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
常委
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呼吸组
组长
山东抗癌协会肿瘤化疗分会
首席顾问
JournalClinicalOncology
审稿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报
第七届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
第四届编委
《国际呼吸病杂志》
第五届编委
《ThoracicCancer》、《临床肿瘤学杂》、《肿瘤杂志》、《循证医学》等杂志
编委
年-年参加中国肺癌治疗指南(C-NCCN)制定,执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肺癌指南”宋勇教授南京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
南京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
所长
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候任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
委员
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
主任委员
《TranslationalLungCancerResearch》杂志(SCI收录)
主编
开展早期筛查对肺癌的早诊早治和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大意义
早期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一项在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筛查研究显示,在由低剂量螺旋CT(LDCT)检出的确诊病例中,94.1%均为ⅠA-ⅠB期肺癌1。绝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根治疾病。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协会(AJCC)第八版TNM分期,Ⅰ期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远好于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8%-92%2。强调早期肺癌筛查,能够使肺癌治疗的关口前移、大幅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肺部小结节需经鉴别诊断、分类管理
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指南(下称“指南”)中推荐,对经筛查发现的肺部结节应根据结节的位置、尺寸和密度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位于气道的病变或影像学高度疑似肺癌的情况,应采取临床干预;对于5mm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mm的非实性结节,推荐下年度LDCT检查;对于≥5mm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mm的非实性结节,推荐3个月后LDCT检查;对于无法排除非肿瘤的结节,推荐先进性抗炎治疗或随访,一个月后复查CT3。
结合国情与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适合我国的高危人群筛查策略
高危人群的社区肺癌筛查是一种大规模筛查活动,需要严格界定进入筛查队列的人群。综合征询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等专家意见,结合国际指南标准,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指南推荐两种肺癌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策略:55~74周岁,吸烟量≥30包/年且戒烟15年;45~70周岁,且有一项额外危险因素(包括主动或被动吸烟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个人肿瘤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或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3。
全球范围、多项研究充分验证,CT筛查可显著降低肺癌死亡风险NLSTR研究是在肺癌早期筛查甚至整个肺癌研究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项临床试验,该研究首次证明了LDCT对比胸片能够显著降低20%肺癌死亡(p=0.)4。欧洲大规模肺癌筛查试验NELSON经过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T筛查的显著效果。年公布的NELSON10年随访数据显示,高危男性通过筛查可以显著降低26%肺癌死亡风险,女性可降低39%死亡风险5。我国社区肺癌筛查研究显示,高危人群通过LDCT筛查后阳性率为22.9%,基线肺癌的检出率为1.5%,其中绝大部分为早期疾病1。优化检测策略,把握早期肺癌的最佳干预时机在年底,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学会联合发布了《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中提出可以将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对应预测诊断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期、发展期和早期肺癌分别对应最佳预防期、最佳筛查期及最佳治疗期6。近期,多项血液标志相关研究,为准确把握这几个关键阶段提供了线索。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MAGEA1、SOX2、p53、GAGE7、PGP9.5、CAGE、GBU4-5)在Ⅰ期和Ⅱ期肺癌患者中敏感性高达62%和59%,成为我国首个被批准的肺部小结节血液辅助检测指标7。另一项研究显示,肺癌自身抗体血检联合CT扫描能降低2年后36%Ⅲ-Ⅳ期肺癌发生风险8。前瞻性试验BioMILD显示,结合mircoRNA血液检测可以增加LDCT肺癌筛查的效率9。这些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未来提供了具有潜力的筛查策略。优化标准、改进技术、联合策略,制定更适合的指南规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指南对于肺癌筛查规范的制定,应适合、尊重区域差异,以便精细地指导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的开展。随着检查技术手段的革新,肺癌筛查技术也不断更新,指南的制定和更新能够帮助临床工作者的规范化应用。总而言之,新的技术和联合筛查策略的目标,都是能够在疾病早期进行精准地诊断,以期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YangW,etal.,LungCancer.Mar;:20-26.2.GoldstrawP,etal.,JThoracOncol.(1)-39‐51.3.中华医学会,中华肿瘤杂志,,42(04)-.4.NationalLungScreeningTrialResearchTeam,etal.,NEnglJMed.Aug4;(5):-.5.LRivero,WCLC,PressProgramPressReleaseFINAL.6.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国际呼吸杂志.,39(21):-.7.RenS,etal.,OncoimmunologyOct16;7(2):e.8.FrankSullivanpresentedatWCLC,PL02..UgoPastorinopresentedatWCLC,PL02.04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