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来源:肿瘤资讯
在经过前两期肺癌盘点节目后(第一期:年肺癌治疗领域年终大盘点(一):中国之声,绽放世界;第二期:年肺癌治疗领域年终大盘点(二):新指南,新分期),众所周知二代测序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科学新发现,但是,如何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估NGS技术给患者带来的切实效应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下面我们就将带大家一起,盘点年肺癌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新靶向药物。
主题一:新NGS技术
王洁教授:我是来自中医院的王洁大夫,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年肺癌治疗的进展。今天我们谈谈新的二代测序技术。
众所周知,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已经进入了精准治疗的时代。很多新的进展已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精准治疗离不开精准检测。
精准治疗起始于肺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肺腺癌有明确的驱动基因。但鳞癌包括小细胞肺癌还在探索中。所以治疗模式已经由传统的根据临床病理特点过渡到根据基因分析来选择治疗方案的精准治疗模式。当然我们也看到,肿瘤遗传学的异质性,肺癌的异质性是常态,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无论是在基线的状态,还是在靶向药物耐药以后,肺癌的异质性都非常明显,提示单一基因、静止、定性的检测已落伍。我们需要去建立多基因、定量、平行、动态的检测平台,二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测序的技术在国内外飞速发展,平行、多基因的检测可以解答精准治疗要求的问题。为满足个体化治疗、精准检测方面的需要,CSCO和中国驱动基因检测分析联盟(CAGC)在今年制订了NGS共识。该共识包括九个方面,三十六个声明,以规范NGS的检测。
第一个,NGS在临床肿瘤的诊断一定是已经经过验证,确定NGS是成熟的技术;明确NGS在肿瘤检测中的内容和临床意义。规范了NGS应用中的样本处理,还有就是检测技术和流程的标准化。当然还有数据的分析管理。我们未来要常规的把NGS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团队(临床医生、生物统计学分析专家、遗传学专家、病理学专家)完成的任务。当然还有生物材料和测序的深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有知情权,患者要知道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当然还有就是临床诊断和研究。共识特别强调检测是为了诊断、治疗决策,和医生的研究一定要严格的区分开来。还有就是对中国驱动基因检测分析联盟的监督管理。共识为NGS尽快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奠定基础。
另外精准治疗里很重要的就是液体活检。液体活检是最近十年来在个性化的治疗里的大进展。从得不到大家认可到它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识,年全国的肺癌高峰论坛起到了作用。这个高峰论坛的主题就是液体活检,规范和精准同行。
共识二,我们需要液体活检。第一点就是精准医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多学科,是跨学科团队的共同合作,是缺一不可的。第二就是液体活检,它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技术。液体活检对象是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的游离DNA、外泌体exosome。这三种成分可以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对象。最近我们还谈到尿液、唾液等,这些都是未来值得去探索内容。第三,液体活检的检测技术包括比较传统的如ARMS、dd-PCR方法,还有就是二代测序的方法。这都是我们可以应用的技术。第四,单一的基因检测,目前还是推荐采用ARMS方法做游离的DNA的检测。但未来我相信在定量的检测中,dd-PCR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如果是要做多基因的检测,尤其是在靶向治疗耐药以后的检测,二代测序可以同时平行的进行多基因的检测,甚至去探索一些未知的基因、新的耐药机制。第五,就是液体活检,包括CTC或游离DNA。目前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预警或者是术后的复发转移,仅仅是在研究的阶段,还没有进入临床实践。所以在这个方面,应该是更多地应用在研究,而不是临床。
最后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利益,患者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若是在做研究,绝对不能向患者收费。
所以我想在我们这个共识,对这几点作了规范。这个规范是促进我们液体活检进一步的应用。在今年CSCO的肺癌的治疗指南里已经把液体活检收录在内。晚期的肺癌,没有肿瘤组织的情况之下,如果是我们有可靠的技术,像ARMS,用ARMS的方法去检测游离的DNA,结果可以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方案的选择。作为没有组织标本的替代检测方法。将来我们一系列研究,包括耐药状态下的多基因的平行检测,可以非常好地指导我们的临床的实践。谢谢大家。
讨论部分
刘雨桃教授:非常感谢王洁教授的精彩分享,从王洁教授的介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项新的技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行,下面我们也想请各位专家谈一谈对这项新技术的看法。首先我们想请问吴一龙教授,您在什么情况下,液体活检您觉得可以替代组织的标本?
吴一龙教授:液体活检的技术近几年美国的FDA,欧盟,包括我们中国的监管部门都陆陆续续的批准了液体活检可以用到临床。那么在临床实践上,如何做这些工作呢?我觉得要考虑到液体活检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目前的数据显示,它的敏感性是偏低的,特异性是好的。那基于这种敏感性跟特异性之间的有机结合,我们在临床上是极力的推荐。首先推荐的应该是在耐药的患者。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我们也提出了液体活检的应用推荐,得到了全球的专家们的共识。
刘雨桃教授:好,谢谢吴教授。下面我们想请问刘晓晴教授,如果我们选择了液体活检,您觉得对不同的检测方法的时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刘晓晴教授:是的,我觉得这是个非常现实而临床医生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