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即为热传的“儿科用药宝典”。
入冬以来,气温骤降加上流感季来袭,儿科诊室爆满。“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一句话道尽了儿科医护人员和宝爸宝妈的心声。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里盛传一则手写的“儿科用药宝典”,据称是某位基层儿科医生所作,引来不少网友转发。
这则用药“宝典”靠谱吗?医院急诊科主任陈亚萍看后提醒:“儿科疾病千变万化,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这则‘宝典’中有些说法并不完全科学。”
发热:T38.5℃:物理降温(冰敷、泡脚、热水澡)
陈亚萍:如果孩子发烧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可不吃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现在使用比较多的是冰贴。如果用冰袋,注意一定要用纱布隔开,不能直接放在孩子身上。冰袋的放置位置以头颈部后面为好。
泡脚只是一种民间的“土法”,没有科学依据。物理降温还可以用温水擦浴,擦拭儿童的大血管部位,如脖子、腹股沟、腋窝。有家长认为用酒精擦拭可以物理降温,这不科学,酒精会对孩子皮肤造成刺激。
T38.5℃: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交替口服,间隔4小时
陈亚萍:这两种退烧药有各自的作用时间,比如说一种退烧药的退热时间在4-6小时内,孩子服用后在这个时间段体温确实退了,过了这个时间段又继续发烧,那不用换退烧药,同一种药继续服用就可以。如果服用一种退烧药效果不好,才过一两个小时又烧起来,可考虑换一种退烧药交替口服。
此外,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还是要及时就医。退烧药的使用还要结合孩子的状态,并不是完全看体温,如果孩子发烧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也可以暂不用药先观察。
抗病毒中成药:施得利通(甜味)、蒲地蓝口服液(甜+苦)、感冒清热冲剂(苦)、抗合剂(甜+苦)、蓝芩口服液(甜+苦),选一种自备。
陈亚萍:对于感冒病毒,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感冒严重的情况下,医院就医。如果是轻微感冒要选抗病毒中成药服用,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咳嗽:3岁,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甜+苦);3岁,肺力咳(甜+苦+辣),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甜+涩)
陈亚萍:咳嗽吃什么药,多大年龄能吃?需要医生诊断后用药。而且咳嗽药以3岁来划分没有科学依据,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来判断。通常情况下,轻微的打喷嚏、咳嗽不建议服用止咳药,适当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了。如果咳嗽特别严重,医院就医。此外,再好吃的中成药也不能当零食吃。
头痛、流鼻涕、打喷嚏、流泪:小儿氨咖黄敏
陈亚萍:小儿氨咖黄敏是感冒药,吃氨咖黄敏颗粒,这个没有大错。但是婴幼儿不合适。
先发热后咳嗽:咳嗽不重一般没大事;先咳嗽后发热:肺炎可能性大,拍片子!
陈亚萍:感冒通常是先发热,后咳嗽,大部分确实是没事的,但咳嗽总不好还是要警惕肺炎等问题。
先咳嗽后发热,确实有可能是肺炎,但并不是所有先咳嗽后发热都是“肺炎可能性大”。是不是需要拍片,也要综合孩子的精神反应、呼吸、肺部听诊等情况判断。
发热满3天:查血象
陈亚萍:发热几天并非是查血象的判断标准。有的孩子发热一天就可能有白细胞增高等炎性指标,是否查血象需要医生综合孩子的一般状况,判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小再决定。
发热加咳嗽满三天:血象加拍片子
陈亚萍:这说法不靠谱。普通感冒的症状通常都要持续一周时间,如果按“宝典”的方法,有过度检查的嫌疑,建议是否做相关检查还是得听医生的。
不要擅自加抗生素!发热不要捂!衣服比自己少一件!
陈亚萍:不擅自用抗生素是对的。如果孩子发热时有畏寒或寒战的情况,可以加衣服,但如果热了要及时减衣服,不要捂。